《云南日報》(5月23日第8版)
鹽津縣:“幸福車間”助安居樂業
塑料花廠生產車間。 本報通訊員 陳繼冬 攝
近年來,昭通市鹽津縣水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聚焦群眾增收主線,以黨建引領辦好“家門口的務工車間”,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持續優化就業服務,讓搬遷群眾實現“樓上安居、樓下就業”,走出一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在安置區鯤鵬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塑料花廠生產車間,工人們正麻利地組裝花瓣、枝葉。這家開工僅半年的工廠,已吸納周邊鄉鎮376人就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幸福車間”。
“我們的產品走俏市場,生產車間的用工需求量也很大。”塑料花廠負責人楊鵑雁介紹,工廠采用“廠房+居家”的靈活生產方式,勞動強度低、技術易上手,工人按件計酬,月收入可達1000至4000元,可幫助無法外出的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務工群眾金華美便是受益者之一。她的丈夫因工傷致殘,孩子年幼,過去全家僅靠低保維持生計。如今,她通過技能培訓熟練掌握了塑料花制作技術,丈夫也能在家幫忙做些簡單工序。“白天在廠里壓花,晚上帶手工回家做,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既能照顧家人,又能賺錢,心里踏實多了。”金華美笑著說。
經過半年的發展,塑料花廠已吸納來自鹽井鎮及周邊9個鄉鎮的376名群眾就業,其中包括89名脫貧監測對象,月工資最高的有4000元。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塑料花廠就業崗位預計擴容到500個以上。
為促進更多搬遷群眾就近就業,水田安置區黨工委在積極盤活資產的同時,以“招小商”為抓手,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安置區,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提升群眾就業能力。目前,已開展技能培訓100余場,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10家,吸納群眾就業3000余人次。
來源/云南日報 記者 沈迅 通訊員 艾欣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何淑倩格 編輯/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