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上文明花綻放
--賀呼和浩特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作者/孫樹恒
在八百里敕勒川的蒼茫穹廬下,
在黃河九曲回環的溫柔臂彎間,
呼和浩特,這座被稱為“青色之城”的塞外明珠,
正以文明為底色,在北疆大地上熠熠生輝。
回望歲月深處,大窯文化遺址的石斧刃口,
還留存著50萬年前人類與自然博弈的溫度,
那是文明最初的火種,照亮了蒙昧的長夜。
趙長城如一條蒼勁的蒼龍,
蜿蜒在陰山南麓,鎮云中
磚石間凝結著戰國時期的金戈鐵馬,
烽火臺上,仿佛還回蕩著戍卒的號角。
盛樂古城的夯土城墻,
承載著北魏王朝從草原走向中原的雄心,
馬蹄踏過的街巷,如今仍有歷史的余韻流淌。
昭君墓前的青草,年復一年生長,
講述著“胡漢和親”的千古絕唱
遼金元時期的豐州城,萬部華嚴經塔,
斑駁的塔身鐫刻著遼代的經文,
“白塔聳光”輝映過多少商賈的身影、文人的詩篇。
是“天蒼蒼,野茫?!敝械姆比A都會,
讓元初重臣劉秉忠感慨“車馬喧鬧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
明代阿拉坦汗筑起的“庫庫和屯”,
黃教寺廟的經幡與漢式飛檐相得益彰
大召寺的鎏金經筒,日夜旋轉著藏傳佛教的虔誠與慈悲,
酥油燈的光暈里,
喇嘛們的誦經聲與檐角風鐸的叮咚,
交織成跨越時空的樂章。
從此,草原與中原的脈搏開始同頻共振。
站在陰山白道的隘口,
仿佛能聽見當年萬里茶道的駝鈴叮咚。
大盛魁商號的駝隊,
馱著武夷山茶磚、蘇杭綢緞,
穿越戈壁沙漠,
將東方的茶香與繁華,
一路播撒到庫倫、恰克圖,直至莫斯科。
“南有晉商,北有大盛魁”,
商號林立的歸化城,
白天是車水馬龍的貿易盛景,
夜晚則是“萬家燈火侑觴時”的不夜城,
昔日的繁華,清朝王循的“小部梨園同上國,千家鬧市入豐年”
昔日的繁華,在詩句中靜靜流淌
駝隊的腳印與商隊的轍痕,
在蒙古高原留下深深的印記。
綏遠城,敕勒川上聳起的城池,彰顯“屏藩朔漠”鎮邊的雄心。
將軍衙署深院,79位綏遠將軍,沙盤旗幡與案牘墨痕,鐵血與慈悲,凝成塞外煙火。
與歸化城新舊時光重疊,百年號子與童聲歡鬧,共敘“雙子城”舊夢。
呼和浩特,是博物館之城”是一座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這里的磚瓦會說話
每一寸土地,都是歷史的展臺
這里的街巷有故事
每一處角落,都陳列著時光的寶藏
這里的生活即展覽
無需圍墻,無需展柜
城市本身就是一部立體的史書
還有那蒙古族長調的蒼涼、二人臺的質樸,腦閣上演著人間百態,每一次舞動,傳承著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種 …
蒙古族皮藝的精湛、和林格爾剪紙的靈動…
非遺的星火,
在匠人們的指尖代代相傳。
漫步在呼和浩特的街巷,
民族交融的畫卷徐徐展開。
清晨,蒙古族阿媽煮起醇香的奶茶,
銅壺里沸騰著草原的風味;
晌午,漢族人家的蒸籠升起裊裊炊煙,
燒麥的香與燉菜的濃郁交織;
黃昏,回族大爺的烤爐騰起煙火,
羊肉串的香氣勾住行人的腳步。
那達慕大會上,
蒙古族漢子在摔跤場上一展雄風,
漢族孩童好奇地圍觀喝彩;
春節廟會里,
回族商販售賣著特色小吃,
各族人民一同賞燈猜謎。
不同的語言、服飾、習俗,
在這里和諧共生,
像朵朵浪花,匯聚成包容的海洋。
像石榴籽般緊緊相擁,凝聚團結力量。
作為華北重要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是呼包鄂烏蘭察布城市群的璀璨核心,
是“一帶一路”萬里茶道的關鍵樞紐。
和林格爾新區的大數據中心,
無數服務器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讓這座草原城市與世界實時相連;
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里,
新能源汽車生產線高速運轉,
傳統乳業與現代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
白塔機場的航班穿梭如織,新機場即將啟用
架起通向五湖四海的空中橋梁,
將青城的故事帶向遠方。
這里的文明,生長在每一處細節里。
環城水系波光粼粼,
兩岸的垂柳與步道,
是市民晨跑與漫步的好去處;
大青山前坡生態修復工程,
讓曾經的荒山重披綠裝,
成為城市的天然氧吧;
青城驛站星羅棋布,
不僅是便民之所,
更成為展示城市溫度的微型窗口;
社區里的“鄰里節”,
各族居民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做月餅,
歡聲笑語傳遞著和睦與溫情;
交通路口,“紅馬甲”志愿者風雨無阻,
引導行人車輛文明出行,
讓斑馬線成為溫暖的風景線。
禮讓行人成為風尚
一個個公園里,老人們悠然對弈
廣場上,孩子們快樂成長
每個人都是文明的踐行者
用行動守護家園的榮光
當“全國文明城市”的喜訊傳來,
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沸騰了。
那是環衛工人凌晨清掃街道的汗水結晶,
是教師在三尺講臺播撒文明的種子開花,
是志愿者在社區服務的無私奉獻結果,
是每一位青城兒女用行動書寫的榮光。
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文明的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脈,
在黃河水的滋養下,在敕勒風的吹拂中,
呼和浩特將繼續以文明為帆,
向著更美好的明天,
呼和浩特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屬于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
它是起點,不是終點
文明的火炬,北疆文化之光,將永遠照亮前行方向!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