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
《三國志·張既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了這樣一個人物,他在三國時期并不怎么知名,都不夠格被陳壽提上一嘴,只能出現在裴松之的注中,但他的經歷卻十分有意思,值得拿來一說。
這個人叫閻行,涼州金城人,就是現在的甘肅蘭州人。閻行年少的時候,武力超群,能一個打十個,因為武藝出色,閻行被涼州軍閥韓遂看中,成為韓遂的屬下。
建安元年(196年),韓遂和馬騰反目成仇,連年交戰,馬騰的兒子馬超是出了名的勇冠三軍,號稱“錦馬超”,他率軍和韓遂作戰,在戰場上就和閻行相遇。
閻行久聞馬超大名,但毫不畏懼,挺矛出戰,馬超也持矛相迎,兩人交戰后打的難解難分,馬超力大無窮,居然把閻行的丈八蛇矛給干斷了,閻行就拿著斷矛去刺馬超的脖子,差點把馬超格殺。
后人曾給三國武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馬超排第五,比張飛還高一個名次,閻行作為一個無名之輩,居然在戰場上差點殺了馬超,可見其戰力不俗。
閻行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自然得到了韓遂重用,建安十四年(209年),韓遂派遣閻行去拜謁曹操,曹操為了拉攏閻行,把他表為犍為太守。
閻行知道韓遂只是個地方割據軍閥,終究成不了大事,就想趁此機會改換門庭。他就跟曹操說,希望能夠讓自己的父母居住到鄴城,以此來表明自己對曹公的忠心。
閻行回到韓遂處后,為曹操做說客,勸說韓遂應該盡早投靠曹操,還勸韓遂派一個兒子到鄴城,表明誠心。韓遂覺得投靠曹操也沒什么不可以,就讓自己一個兒子和閻行的父母都去了鄴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超等人反叛曹操,推舉韓遂為都督,馬超勸說韓遂,說曹操世之奸雄,不可信,我們應該單干。
這個時候馬超的父親馬騰還在曹操手里,韓遂的一個兒子也在曹操手里,馬超造反,就是公然置其老父于死地。馬超還恬不知恥的對韓遂說,現在我拋棄老父,就把您當成父親,您拋棄少子,就把馬超當做您的兒子。
馬超想造反簡直想瘋了,連親生老爹都不要了,還單獨認了一個爹。
閻行跟馬超可不一樣,你馬超不要老爹,我閻行還想要呢!閻行力勸韓遂不要跟馬超一起反叛,但韓遂也想當個亂世梟雄,不想屈居曹操之下,況且在鄴城的人質只有一個兒子,他可以舍棄。
二
韓遂和馬超合兵東進,與曹操對峙于潼關。
曹操邀請韓遂陣前相見,共敘舊情。此時閻行就在韓遂身后,曹操看見閻行后,故意提點他,別忘了做個孝子!意思是你老爹老媽還在我手里,你自己看著辦。
曹操采用賈詡的離間計成功促使韓遂馬超反目,馬超聯軍敗走,韓遂也敗退到涼州金城。
曹操又使出了他的離間手段,他故意誅殺了韓遂的兒子,唯獨放過了閻行的父母。曹操給閻行寫信,讓他早日來投,還威脅他:不要讓你的父母久受牢獄之苦,朝廷可不會長時間給你老爹老媽養老。
韓遂聽說曹操把他兒子殺了,單獨留下了閻行的父母,就有點慌,他想讓曹操把閻行的父母也殺了,好讓閻行和他一條心。于是,韓遂就把自己的小女兒強行嫁給閻行,閻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同意。
天底下竟然有這種好事,還有人追著把閨女嫁給屬下。
閻行如果為了女色,完全可以拋棄父母,跟著韓遂做一個地方軍閥,也樂得快活,但閻行知道韓遂必敗,同意娶韓遂閨女也只是權宜之計。
韓遂覺得閻行既然成了自己的女婿,自然跟自己一條心,就派閻行兼任西平郡太守,閻行便瞅準時機,率領部曲攻打韓遂,但勢單力孤,被韓遂擊敗。閻行便帶著家人投奔了曹操,曹操覺得閻行還算是忠心耿耿,就把閻行表封為列侯,閻行終于找到了一個靠譜的老板。
當閻行攻打韓遂時,韓遂感嘆道,大丈夫困厄到這種地步,連女婿都反叛自己,真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韓遂說這話的時候也不嫌硌的牙疼,當你陰謀害死閻行父母,逼著閻行娶自己女兒的時候咋不想想會有這個結局。
閻行生逢亂世,能夠審時度勢投靠曹操,為自己和家人謀劃一個安穩的未來,確乎無可非議。如果他跟著韓遂一條道走到黑,其結果也一定跟韓遂一樣,身死族滅。
所以,大丈夫身居亂世,如果有能力做曹操劉備一樣的梟雄,就盡量做梟雄,如果不能做梟雄,就盡量學賈詡和閻行,為自己和家人謀一條生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