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甘肅敦煌,傳統的城墻和帶有塔的城門,墻上寫有“服從蔣委員長 ,復興中華民族”的標語。
1943年,正值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艱難時期,整個國家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下。然而,在這一年的9月末至10月中旬,一位名叫李約瑟的英國學者,卻帶著對古老中國文明的無限向往與探索的熱情,悄然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途。他的到來,不僅為那段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錄,更為后世揭開了敦煌莫高窟神秘面紗的一角。
敦煌,這座位于絲綢之路上的古城,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聞名遐邇。莫高窟,作為敦煌的瑰寶,更是以其精美的壁畫和造像藝術,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和學者前來探訪。1943年的敦煌,雖然戰火紛飛,但莫高窟的洞窟和壁畫卻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成為了那個時代難得的安寧之地。
1943年,煌敦的歷史遺跡。
1943年,敦煌的街景。
1943年,敦煌的街景,還可以看到好大的樹。
1943年,敦煌一個賣瓜的老人。
1943年,敦煌城墻下,低頭行走的男子,身穿著長袍。
1943年,隨行的吳作人,在敦煌與一群男孩聊天,手里拿著一串葡萄。
1943年敦煌,在老太太面前玩耍的孩子。
1943年,敦煌城內的哈薩克牧民。
1943年,敦煌城內的哈薩克牧民。
1943年,敦煌城內的哈薩克牧民。
1943年,敦煌城內的民俗活動。
1943年,敦煌城內的民俗活動,后面的墻壁上寫著“建國必須達到國防絕對安全”。
1943年,敦煌莫高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