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眼瞅著端午就要來了,家里常掛的粽葉香已經隱隱在空氣里蕩漾起來。
每逢端午,我總覺得,餐桌上的一碗湯,就是一家人養生解暑的法寶。很多人以為清淡的湯會寡淡沒滋味,可實際上,用對了家常食材、適當搭配起來,鮮美度一點兒都不輸大魚大肉。湯水選得巧,大人小孩都能喝得舒服,老人消化也更順,營養不打折扣,還管飽解渴,是咱中國人夏天最實用的一口。
【冬瓜:清熱解暑的頭號選手】
冬瓜是我家廚房夏天的常客。表皮墨綠、瓤肉雪白,水分足、熱量低。不管是煮湯還是燉菜,冬瓜總能清清爽爽。它最出名的優點是祛濕、利尿,端午前后正好雨多濕氣重,吃點冬瓜能幫家里人把身體里的燥熱和濕氣排出去,還能潤肺清火,比喝冷飲涼茶更溫和。
冬瓜排骨湯是咱家的首選,好喝不上火,孩子和老婆都愛。做法特簡單:
排骨買來清洗干凈,冷水下鍋焯水,撇去浮沫,撈出。
冬瓜切厚片,不用去皮(皮更利水,家里老人牙口不好可以輕刮薄些),和排骨一起放進砂鍋,加入兩片姜片。
加足水,先大火燒開,然后小火慢燉40分鐘,最后撒點鹽調味就行。
冬瓜放冰箱冷藏一兩天都不會蔫,皮不要急著切,吃多少切多少,不容易串味。小時候媽媽總跟我說,夏天天氣再悶,也要堅持吃點冬瓜湯,喝完汗出了,人反倒舒服。
【絲瓜:嫩滑潤燥,清新養胃】
要說能把初夏的濕熱掃得干干凈凈,絲瓜也得有一席之地。絲瓜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嫩滑清香,不但能清熱化痰、消除黏膩口感,還能溫和補水。
絲瓜蛋花湯簡單快手,是我們家補拙懶時的救命菜。一進廚房,洗凈絲瓜切片,打兩個雞蛋打散。
清水燒開,先下絲瓜片,湯色轉清后轉中火,
把蛋液慢慢倒進去,用筷子快速攪拌形成蛋花。
煮一小會,撒上一點鹽和幾滴香油,起鍋前撒點蔥花提鮮。
怕絲瓜變色就快手炒,不要長期燉。新鮮絲瓜買回家放冷藏,兩三天吃完正好,老的絲瓜纖維重口感差,還是選嫩的好。孩子有點咳嗽或嗓子干,喝絲瓜蛋花湯最熨帖。
【苦瓜:排毒醒脾,降火氣的好幫手】
有人一說苦瓜就搖頭,嫌它苦,但夏天這個“苦”反而最養人。苦瓜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能去暑清熱、化解胃火,讓人吃起來整個人都清爽不少,老人常喝還能幫忙控糖。
苦瓜豬骨湯,做法不難:
苦瓜切片,用淡鹽水泡個10分鐘,這樣能去點苦味。
豬骨焯水撈出,然后和泡好的苦瓜一起下鍋,水開后小火燉30分鐘,湯變奶白色就差不多了。
撈出,加點鹽、胡椒粉調味,開鍋出鍋。
我老婆說女兒以前怕苦,但后來發現用點豬骨油脂一中和,湯里的苦味就溫柔了很多。家里味覺敏感的小孩子可以先加點玉米段、胡蘿卜同燉,增加甜味。
苦瓜最好當日買當日吃,若實在來不及,切片后裝在密封盒里、包張廚房紙巾防止水分流失。大人孩子每人來上一小碗,整個人都覺得清清爽爽。
【黃豆芽:健脾消暑,爽脆提神】
黃豆芽這個食材,很多人平日里很少往湯里放,其實豆芽煮湯那股清香味,一喝下去就順口多了。它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幫助胃腸代謝,咕嘟出鍋一大鍋,一碗喝下去胃也不漲,上廁所更順暢。
黃豆芽豬骨湯是我家里一年四季都做的:
豬脊骨斬塊,冷水下鍋焯去血沫。
大把黃豆芽擇干凈,洗凈備用。
豬骨和黃豆芽放在鍋里,加足清水,兩片姜,燉40分鐘,出鍋調鹽,撒點香菜或蔥花。
黃豆芽買回來最好當天泡冷水里,盡量早吃,新鮮的豆芽最嫩。小朋友跟我說,豆芽湯喝了肚子舒服,湯湯水水大人小孩都搶著喝。有時候老婆晚上熱一碗豆芽湯,泡點普通面條,配合一顆咸鴨蛋,就是最舒服的晚飯。
【玉米:帶來香甜的清潤滋味】
入夏后玉米也開始大量上市。家里冰箱保鮮層總能放著兩三根,顏色明黃誘人。玉米含糖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和天然微量元素,不但口感香甜,而且能潤腸、補充能量。
玉米排骨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了:
排骨焯水洗凈備用;新鮮玉米剝去外皮、掰成段。
排骨、玉米和幾塊胡蘿卜一起下鍋,加兩小塊生姜,冷水加滿。
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45分鐘即可出鍋,吃時加適量鹽。
玉米買回家最好帶皮冷藏保存,不容易失水。每次熬湯的時候多備點玉米段,留一部分孩子單吃,玉米的甜味自動就能撫平排骨湯的油膩。小孩每次喝完都夸“湯好香,玉米最好吃”,我也是陪著他們一起回憶小時候掰玉米的樂趣。
【綠豆:清心解毒,生津止渴】
說到端午、小暑,家里餐桌最少不了一鍋綠豆湯。綠豆本就有清熱、降燥的作用,能幫助身體排毒敗火。市面上綠豆湯的做法五花八門,其實家里熬就照這方法做最穩妥。
綠豆提前泡水1小時,煮出的豆子更軟糯。
泡好的綠豆和清水下鍋,水多點,先大火燒開,然后轉小火慢慢煮一個小時。
等綠豆粒開花、湯水顏色變濃,關火,加少量冰糖,也可以不加看自家口味。
家里人都愛喝冰鎮的綠豆湯,喝之前我會提前裝保鮮盒放進冰箱冷藏。大人要喝常溫的,孩子可以適量冰鎮,但不要貪涼,夜里別喝太多。每年端午,老婆總會熬大鍋綠豆湯,分裝小碗,自己帶一罐上班,孩子們一人一杯,大家都特滿足。
生活其實很簡單,一鍋解暑湯,能讓全家吃得開懷,身體舒服,睡覺也穩當。我體會最深的,是每一次湯上桌,不管天氣多熱,孩子看見“咕嘟嘟”的鍋,總會圍過來,搶先盛上一碗。老人常說節氣要順,飯菜要跟著天時走,不必一味講求營養,很大程度上就是順應自然,不給身體添亂。端午前后重在清潤少油,能少吃辛辣、油膩就少吃,正是給五臟六腑一個小“假期”。
買菜我也是主張隨手、多樣,哪家門口有賣、哪家菜新鮮就選哪樣,不必執著進口、稀有食材。只要儲存得當——比如綠豆常溫陰涼避光保存,絲瓜、冬瓜放冷藏保鮮,豬骨當天煮當天吃——每天來上一鍋涼涼爽爽的湯,健康其實就是這么點實實在在的生活細節。
還有不少媽媽朋友經常擔心孩子不愛喝湯,其實關鍵是湯水不過油、不太咸,鮮香清淡最好入口。孩子沒興趣,多帶他們一起動手,比如剝玉米粒、擇豆芽、洗冬瓜,參與感上來了,湯也香了。
收藏今天這些家常湯做法,一整個夏天都好用。端午小長假,就多給家人煮幾鍋好湯,也是在用心照顧每一個重要的團聚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