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東北風颼颼地吹,河南老李頭望著收完洋蔥的地直嘆氣。去年他看地力足,收了洋蔥接著種西瓜,藤蔓卻蔫得像霜打茄子。地里收完洋蔥就像人跑完大遠道,得歇夠了、補好了才能再干活。
可不少鄉親不懂這門道,收完洋蔥瞎種地,結果苗黃根腐地變瘦。為啥洋蔥地不能隨便種?這是土地在“鬧脾氣”呢!
洋蔥生長時狠勁吸氮磷鉀,根系還分泌硫化物,把土折騰得又酸又板結。河南農技站測過,連種三年洋蔥的地,pH值降到4.
8,比正常地酸3倍。老周在連種三年的洋蔥地種黃瓜,瓜藤光長葉不結瓜,農技員說地成“酸窩窩”了。
咱老輩人有句農諺“蔥韭蒜,不見面”,說的就是洋蔥地別種蔥蒜類。
同科作物好比兄弟搶家產,爭養分不說,土傳病害還能增3倍。
土豆紅薯這些“鉀老虎”也不能種,剛被洋蔥薅過的地扛不住再耗鉀。
河南有句俗話“鉀肥不夠,土豆變猴”,缺鉀的土豆長得歪七扭八,爛薯率能到40%。
十字花科的白菜蘿卜也嬌貴,在洋蔥地里就像吃了生柿子,容易爛心難長好。還有茄科的茄子番茄要注意,種在洋蔥地易招根結線蟲,專吸根系養分。
那收完洋蔥種啥好?記住兩必種,給土地補補身子。首推豆科作物,黃豆蠶豆根部有固氮菌,就像給土地請了個“營養師”。
老楊種完洋蔥種蠶豆,第二年玉米稈比人高,化肥都少用三成。播種前用根瘤菌拌種,固氮效果更好,畝均固氮量能增15公斤,省下不少尿素。再就是種綠肥,紫云英和苕子堪稱“黃金搭檔”,腐爛后讓土地又松又肥。
南方老表種紫云英翻壓后,土地軟得像發面饅頭,花生莢果結得密密麻麻。
數據顯示,連作洋蔥地改種綠肥,土壤有機質從1.2%提到2.5%,蚯蚓多了5倍。
北方沙土地可選苕子加黑麥草,黑麥草深根松土,苕子在南方紅壤能化板結。
要是地力差得很,還有老把式的“土方子”能救急。
把腐熟羊糞和EM菌混一起撒地,好比給土地灌營養液,15天就能捏出泥球。
每畝用3噸腐熟羊糞加5公斤EM菌,翻耕20厘米深,這法子試過的都說好。秸稈燒成生物炭拌牛糞,就像給土地敷面膜,能鎖養分、吸附重金屬。
山東試驗田用了生物炭,蚯蚓一把把抓,速效鉀漲了25%,連種五年不板結。水旱輪作也是好辦法,收完洋蔥改種水稻,好比讓土地去“度假”,病害少了五成。輪作區玉米畝產多200斤,化肥還少用35%,這么好的法子咱得試試。
我個人覺得,土地就像老伙計,你對它用心,它才不會虧待你。
那些為省事連作的鄉親,就像讓累壞的人接著干活,遲早出問題。下次下地前,咱摸摸土地“脈搏”,松快溫熱是餓了,板結發酸就得趕緊調理。
土地從不騙人,你疼它一分,它保你糧倉滿滿當當。現在該干啥?
先查土壤酸堿度,備點豆科種子和綠肥苗,不懂就問農技站。還有個護地的老法子沒說完,鄉親們有啥養地經驗,評論區里嘮嘮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