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哲雯
5月24日,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攜同中國園藝學會、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蔬菜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第七屆科普開放日主題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科普+體驗+品鑒”三維模式,邀請廣大市民和青少年群體參與科普講堂、新品種品鑒、手工制作、趣味實驗、知識競猜等豐富多彩體驗活動,向公眾全景展現蔬菜花卉育種前沿成果、普及農業科學知識,樂享一場生動有趣的蔬卉盛宴。
種子守護者:蔬菜種質庫向公眾開放
公眾實地參觀國家蔬菜種質資源中期庫和標本室,科研人員現場講解種質收集保存、編目入庫、鑒定評價及創新利用全流程。通過顯微觀察種子結構、品鑒功能性蔬菜等互動形式,生動展現種質資源多樣性,助力提升公眾對種業振興的認知。
舌尖“革命”:功能型農產品集體亮相
黃瓜展位展示的“中農脆玉3號”富含丙醇二酸,口感極佳,是最新育成的減脂功能黃瓜新品種。
胡蘿卜展位推出可以喝的胡蘿卜“中譽1877”,原汁糖度超過10度,科普問答區排起長隊。
采后加工與營養健康展位展示了與企業合作轉化的果蔬咀嚼片、速溶果蔬粉、蔬菜脆。
在甜瓜展位,公眾們品嘗到酸酸甜甜的自主研發品種酸奶甜瓜。
菠菜與菜豆展位,公眾近距離觀察種子,觀看精心設計的科普小卡片,聚焦菠菜與菜豆的營養價值和食用禁忌,品嘗鮮榨菠菜香蕉汁,解鎖營養與美味并存的新體驗。
白菜展位,通過有獎問答、視頻科普、品種展示、試種品種等多種形式,多方位科普十字花科葉菜的種類、營養價值、食用方法及民俗文化寓意等知識,推廣和普及白菜和芥菜類葉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的目的。
花卉與都市農業:美好生活新范式
花卉種苗展位帶大家了解月季、玫瑰、薔薇香花資源,公眾可品嘗玫瑰產品,體驗玫瑰精油和純露提取過程。
百合展位現場設置趣味答題互動區,參與者通過趣味答題互動、實物觀察、現場品鑒,了解百合的分類、生長特性、藥用食用價值等。
通過牡丹團隊科研人員介紹,大家了解到牡丹根能入藥、花能制茶、籽能榨油,全株可利用。
繡球花展位成為打卡熱點,公眾現場體驗創意DIY手作,制作精美繡球花頭飾和壓花書簽,把自然之美帶回家。同時,設有專家咨詢臺,現場分享鮮切花養護秘訣,為公眾解答家庭養花難題。
全民科普:在互動中播撒科學火種
蔬菜質量與安全展位,科研人員正在科普什么是三品一標、如何防治蔬菜褐變、如何快速檢測蔬菜中農藥殘留等。
青翠的菜葉上悄然出現了孔洞,嬌嫩的新葉被啃食得如同網狀,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原來是些“微型破壞王”——害蟲在肆意橫行。昆蟲展位教大家認識昆蟲,守護蔬菜。
無土栽培展位帶大家解鎖家庭種植的奧秘,打造屬于自己的都市“迷你農場”。現場展示薄荷、石斛苗、土人參、憂遁草等的基質培與水培技術,幫助觀眾了解無土栽培的多樣化應用。
南瓜展位邀請觀眾通過觀察果實外形、觸摸質地,認識南瓜屬蔬菜的“多樣性之最”,通過“南瓜家族成員競猜”、發放南瓜幼苗、手工繪制兒童心目中的未來南瓜新品種等趣味互動,推動南瓜營養的科普知識從“科研”走向“生活”助力全民營養健康素養提升。
中蔬種業展位,通過講解科普、品種展示、知識競猜互動、發放蔬菜種子等活動,啟發聽眾對科學知識進行思考,鼓勵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
近年來,蔬菜花卉研究所系列開放日活動結合自身研究特色,聚焦老百姓關注的“菜籃子”“花架子”,通過科普解讀、動手實驗、品鑒體驗等活動,全面展示了研究所近年來取得系列創新品種和科技成果,讓大家近距離感受農業科技的神奇與魅力,激發大家對農業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在青少年的心里播撒下農業科技的種子。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些年由蔬菜花卉所自主研發的中農脆玉3號黃瓜、中譽1877胡蘿卜等,與企業合作的果蔬營養咀嚼片、羽衣甘藍粉等產品已陸續實現成果轉化。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