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多地遭倒春寒,小麥灌漿期碰上低溫要壞事!
東北地塊凌晨飄薄霜,剛出苗的大豆苗蔫了半截讓人心焦。
“清明怕晴,谷雨怕雨”,老輩人傳的農諺今年又應驗了。南方持續陰雨半個月,大棚番茄掛滿水銹病斑,菜農直嘆氣。氣象站連發72小時低溫預警,可急壞了地里正忙的莊稼把式。
河南老張望著泛黃的麥穗直跺腳,去年沒防住倒春寒吃了大虧。
傳統法子里草木灰拌土能防寒,可現在大面積種植得想更高效的招。農技員背著噴霧器進田:“葉面肥抓緊補,磷酸二氫鉀能抗凍!”東北農戶夜里打著手電給玉米苗蓋地膜,塑料布沙沙響成一片。
有人嫌老辦法費工夫,可隔壁李叔家沒蓋膜的玉米苗凍掉了尖。南方菜農在大棚骨架旁支起浴霸燈,土辦法結合新設備倒也管用。
“低溫天澆水要中午澆,地溫跟水溫差太大容易激著苗。”村長老劉吼一嗓子。華北平原小麥正灌漿,干熱風跟著低溫來,得趕緊給地里補墑。
天氣預報說下周升溫快,可晝夜溫差15℃讓莊稼更易生病。
我個人覺得,手機里的氣象預警得天天看,別光信老經驗。湖北丘陵地的柑橘樹剛坐果,果農們正給樹腰纏草繩防夜凍。
農資店這兩天擠滿人,防凍液、地膜、竹竿賣得比平時快三倍。
有人抱怨天氣預報不準,可提前三天準備和臨時抱佛腳差別大了去了。玉米拔節期遇低溫會減產,可到底減多少誰也說不準,得看后續管理。
“趕緊把倒伏的玉米稈扶正,根須沒斷的還能救!”農技站小王跑田里喊。
南方河溝邊的水稻秧苗泡了水,得趕緊排水曬田不然要爛根。老把式們蹲地頭商量:“過去看云識天靠經驗,現在該給手機裝個氣象APP。
”華北麥田里無人機嗡嗡響,飛防隊在給小麥噴抗逆劑搶時間。東北黑土地上,合作社調來了十臺大棚升溫機,連夜往地里運。
低溫天氣里,村里的種植大戶們聚在村部,商量著怎么抱團抗災。
有人說該信科學多買設備,有人說老辦法省錢,各有各的理。
但有一點大家都清楚:等天氣過去了再補救,損失早就落下了。眼下最要緊的是:小麥田趕緊噴葉面肥,大棚作物加固骨架防漏風。
拿不準的農戶別慌,鄉鎮農技站電話24小時開通,隨時能問。這場倒春寒給咱提個醒:種地得盯著天氣變,手頭的活計跟著時令轉。
明天天亮前,把該蓋的地膜蓋上,該補的肥補上,別等太陽出來再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