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揉著眼睛說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時,總有人熱心地給家長“支招”,比如“先別給孩子配眼鏡,眼鏡戴上就摘不下來了”“平時不用戴眼鏡,上課戴著就行”“等孩子長大做手術解決,現在不用管”……這些聽起來頭頭是道的建議,其實藏著不少坑。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謠言的真面目,別讓錯誤觀念影響孩子的視力健康。
謠言一:孩子太早戴近視鏡會加深度數
真相:不戴眼鏡才會加重近視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視物不清后,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態,生怕過早給孩子戴眼鏡會讓近視“一發不可收拾”。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當孩子瞇著眼睛、歪著頭努力看清黑板上的字時,就像讓肌肉一直緊繃著干活,睫狀肌過度疲勞會加速近視發展。
一般情況下,近視高于100度的兒童就需要佩戴眼鏡進行屈光矯正了。如果孩子已經頻繁揉眼、湊近看東西,哪怕只有50度,家長也不要猶豫。及時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能幫助孩子看東西更加清楚,緩解視疲勞,延緩近視的發展。
謠言二:戴近視鏡久了,眼睛會變形
真相:眼睛變形與近視度數有關,而非戴眼鏡
有人覺得,近視鏡戴久了,眼睛會變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近視患者眼睛變形,主要是因為隨著近視度數的不斷增高,眼軸逐漸變長。特別是高度近視的人群,眼球突出的現象更加明顯,但這和戴眼鏡沒有直接關系。如果孩子覺得戴框架眼鏡不太方便,或者覺得眼鏡遮住了眼睛,可以考慮使用角膜塑形鏡、離焦軟鏡等角膜接觸鏡,尤其是對于有近視控制需求的孩子來說。
謠言三:不學習時可以不戴近視鏡
真相:建議持續佩戴,特殊情況除外
有人認為,孩子不學習的時候不用戴近視鏡,這種觀點并不正確。戴近視鏡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能夠視物更清晰,因為只有看得清楚,眼睛的調節才能處于最放松的狀態。即便孩子的近視度數不高,也建議持續佩戴眼鏡。一方面,持續佩戴眼鏡能夠讓眼睛的屈光和調節狀態保持穩定,防止因看不清而加重眼睛疲勞,進而加重近視。另一方面,現在不少孩子佩戴的是具有防控近視作用的功能鏡片,每天至少需要佩戴10至12小時,才能達到理想的近視防控效果。當然,在進行籃球、足球等劇烈的體育運動時,出于安全考慮,孩子在不戴眼鏡也能看清的前提下,可以暫時摘掉眼鏡。
謠言四:近視沒關系
長大做手術就能摘鏡
真相:手術≠治愈近視,風險仍需警惕
“近視沒關系,長大做手術摘掉眼鏡就行”的想法也是不對的。雖然激光手術能夠幫助患者擺脫眼鏡束縛,但它并不能消除因高度近視引發的眼底病變等致盲性眼病風險,也無法從根本上治愈近視。而且,兒童青少年時期近視度數還處于不斷進展的狀態,并不適合做近視手術。如果在兒童青少年時期不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近視很可能發展成高度近視,從而大大增加多種眼病的發生風險,到那時,問題就遠不止通過手術摘掉眼鏡這么簡單了。
謠言五:散瞳會傷眼睛
真相:散瞳是安全的
有的家長擔心,散瞳驗光會傷害孩子的眼睛。實際上,對于嬰幼兒和學齡期兒童而言,如果要進行較為準確的醫學驗光檢查,散瞳是必要的步驟。由于兒童的眼睛調節能力較強,使用睫狀肌麻痹劑能夠使睫狀肌充分放松,同時散大瞳孔,讓眼睛處于調節放松的狀態,這樣得到的驗光結果才更加準確。
在散瞳驗光時,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睫狀肌麻痹藥物。一般情況下,快速散瞳驗光的恢復時間大概為6至7小時,中效散瞳驗光的恢復時間為3天左右,慢速散瞳驗光的恢復時間為3周左右。散瞳后,孩子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怕光、看近處模糊的情況,這雖然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便,但并不會對眼睛造成實質性損害,家長無須過度擔心。
兒童青少年一定要重視近視預防,日常生活中注意減少電子屏幕的使用時間,每天保證充足的日間戶外活動時長,同時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的情況。一旦發現近視,要通過科學的方法控制近視進展,比如使用角膜塑形鏡、近視離焦鏡,或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托品等。只有正確認識近視,采取科學的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視力健康。
來源:學生健康報
文:北京兒童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劉雯、主任醫師 李莉
策劃:張燦燦
編輯:穆薪宇 楊真宇
校對:李詩堯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