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分為兩個大方向,每個大方向還分為多個小方向,這兩個大方向幾乎完全無法互通,一定要謹慎選擇,一旦選錯,代價巨大。
第一個大方向是計劃經濟方向,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央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這個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邏輯就四個字:績優主義。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想進去,不是看你能不能干活,而是看你夠不夠體面,夠不夠干凈,夠不夠優質。你得是學校夠好,成績夠高,專業夠對,簡歷夠干凈,經歷夠漂亮。什么都不能出錯,才有資格參與這場競爭。
你要理解,你這不是單位嫌棄你,而是國家在做人才儲備,可以不用你,但不能沒有你,你可能一輩子都派不上用場,但一旦山河動蕩,你就是國家調得動的備胎精英。
? 第一類:學歷極好,院校極好的一群人,他們是這個體系的天選之子。工科生進科研機構、高校實驗室、航天、軍工、國防機要單位;文科生走仕途,要么在中樞文職部門寫文件,要么到地方當官員掛職。你可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但你們做的事兒可能決定國家某個領域的命脈。
你可能月薪8000,但你經手的文件可能影響上億財政預算。這類崗位的好處很明確,你穩定安全體面,工作意義巨大,不可替代,但缺點也很扎眼。你所有的付出都換不來市場的價格,只能換來系統的保障。國家不會讓你餓死,但也沒辦法讓你富貴,你不差飯吃,但差的是自由,你不為生計發愁,但永遠也不用想換房換車,尤其是文科生在體制內幾乎注定是寫字的手、背鍋的腦。
你做的好沒有獎,你做錯了,誰都能踩你一腳。你不敢出錯,也不敢出風頭。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利國利民不利己,值得敬仰,但也值得你冷靜三思。如果你來問我,這條路值不值得走啊?我會告訴你,這條路值得尊敬,但不適合所有人。想不明白這一點,走進去你會很痛苦很痛苦。
? 第二類:學歷較高,院校還可以,但沒能進入核心系統的博士和碩士。這一類工科生其實就業并不難,但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你不再是核心技術人員,你是系統的螺絲釘,是基層操作員,是干活的。比如去高校當老師,要么是沒編制的合同制,要么是非升即走制度壓得你頭發都不敢多掉。去央國企搞應用工作。一年365天,300天在項目現場寫材料做方案,看報表。
這些崗位有一個共同點,表面穩定,實則內耗,你越努力,越發現上升路徑被鎖死了。你越有想法,越覺得自己處處受限,整個單位的氣氛非常微妙,想躺平的升得快,想干事的被邊緣化。而文科生在這個層級里的選擇更少。
最體面的是考公,最好是考進省直機關或者廳級單位。但你要知道,那里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人是進不去的。事業單位你去不了,編制搶不到。央國企,你也進不去,要專業對口,還得筆試面試過關斬將。就算你僥幸進去了,還得擔心在簽合同那一刻被刷下來。為什么?
理由很簡單,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不夠背景。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姓氏。所以每次大家都說文科生就業難,其實說的是在計劃經濟體系里,文科生根本沒有真正的容身之所。
? 第三類:學歷一般,院校一般的同學,說白了就是咱們常說的雙非畢業生。尤其是那些沒有家庭背景,沒有實習資源,也沒有競賽科研經歷的普通大學生。工科生在這個層級表面上看是容易就業,實際上是容易被消耗。很多人進了央企,但你會發現你不是正式員工,是勞務派遣,不是技術崗,就是個填表人。你可能在車間干活5年,但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還不如快遞小哥。你可能年年考核優秀,但晉升永遠輪不到你,你可能做了無數項目,但只要領導不點頭,你連調崗都調不了,你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你的崗位注定不能讓你被看見。
而這類的文科生干脆是集體性失蹤,沒有編制崗,沒有主備崗,沒有專項招聘,沒有內部通道。他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兒,就是考試,看能不能考上一個最末端的公務員崗。如果考上了,你肯定要在鎮里干十年。如果考不上,那你很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這個系統。在這里,最不歧視文科生的央企只有保險公司。所以第三類畢業生的現狀其實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有崗,但不是你的崗,有路,但你走不了。
第二個大方向是市場經濟方向,也就是大家口中最常提到的那句話,去社會上闖一闖。這個體系說白了就是企業就業體系,包括各類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合資外企甚至自媒體,創業、自由職業全在這個體系里面。跟計劃經濟體系講績優主義、身份篩選不一樣,市場經濟體系講的是兩個字:實用。
你能解決問題,你就能留下,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是成本,你就得被裁掉。你學歷高不高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值不值得這個工資,你是不是名校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我給你一個坑,你能不能把這事兒給我干明白嘍?
? 第一類:進入市場經濟體系最上層的群體,他們一般具備幾個標簽,學歷好、學習好,項目經歷好,人事包裝完整,而且重點是項目經歷好和人事包裝完整。否則,求職這類工作一般是已讀不回,而降級求職呢又心有不甘。他們去哪兒呢?
去大廠、去投行,去咨詢公司,去互聯網平臺,去那些動不動PPT一張圖講10個商業模型的地方。這類崗位有多香呢?起薪高,發展快,跳槽空間大。三年做到主管,5年能獨當一面,十年有望進入核心管理層,甚至你跳出體制在這十年比在體制內爬20年都還猛,薪資是高得一塌糊涂。
但你得知道這些崗位不是看運氣,是靠材料堆出來的。你得是清北復交浙南這種頂尖院校的學生,你得有大廠實習加英文學術加三段項目這種配置。你最好還會點數據分析,能講得出產品邏輯,會寫方案能加班不叫苦。
說白了,大廠招你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因為你夠工具人,你聽話,你好用,你能干活,你能熬夜,還不會告老板,你才是最優質的員工。你會發現在這些崗位里面,學歷是門票,實習經歷是敲門磚,會說話,能做事,能攬鍋是留在牌桌上的理由。而文科生在這個層級是最卷的那群人,你以為你是去做運營的,結果發現全公司50個運營崗競爭的是500個碩士,還有三段實習經歷打底的那種。
沒辦法,計劃經濟方向沒機會的文科生全跑這里來了。你以為你能靠寫作做內容稿,結果HR更看重的是你能不能既寫又能拍,還會剪。這不是選拔,這是篩沙子呀。你不僅得是剩下的那一粒,你還得反光,讓人家看見才能有用處。如果你問這樣卷值不值得,我只能說,如果你想進這一層,必須先學會用盡全力在無情當中活著。
? 第二類:學歷還行,能力不差,但不夠精英感的那一批人。這批人在哪兒呢?他們遍布在各行各業的中間崗位,他們進的是中型民企、區域公司、傳統行業、制造業、醫療企業、教育集團、B端服務商,還有地方金融機構、貿易公司。崗位很穩,節奏也還可以,雖然沒法一飛沖天,但勝在有事干不閑,有工資不拖,有團隊不壓,能干三年再換一家公司,不至于掉檔。
而這個層級其實是適合最大多數同學的,只要你踏實能干事,情緒穩定,就能慢慢在公司內部往上走。也是我平時做視頻時最常說的,可能你不是領導看到的那個人,但是你是出了問題第一個能頂上的那個人。很多三線城市地級市的中產階級就是從這個路徑走出來的,不要眼高手低,扎實不拔尖,但不掉隊。
這一層其實很公平,你干了多少活就給你多少成長,但前提是你得有心往上走啊,不能光混工資,不然5年后你就會發現公司沒換,你的位置也沒動。只是很可惜,大量的同學都在往計劃經濟那個體系里面擠,尤其是文科生,從而錯失了進入這個體系的機會。甚至干脆連進入這個體系的思維都沒有,導致被迫調入第三類,而又從根本上厭惡第三類就業,從而徹底失業。
? 第三類:其實是為學歷一般,技能一般,也沒太多資源的同學準備的。這類人一畢業就直奔低門檻崗,比如銷售、客服、教培、電商助理、會展執行、行政助理、人事專員、短視頻剪輯、導購、渠道招商,還有一些低端的技術工人,比如央國企的外包員工。這類崗位最大的特點就是你進得去,但留不下。
你進得去,是因為它不挑學歷,不挑專業,不挑背景,注意,即便是技術崗也不挑,你有就業意愿就能留下。你留不下,是因為它太卷太累,太壓抑,太快被替代。在這些崗位上,你一天能聊80個客戶,老板就說你可以拿提成,第二天你只聊了40個,老板就讓你反思為什么狀態不好。你能力強,公司把你榨干,你能力弱,公司直接換人。
你說你學歷好,公司說你學歷好你去考公。你試圖跳槽,卻發現整條賽道都一樣,換了公司沒換命運。最諷刺的是,這類崗位恰恰是割韭菜的主陣地。無數培訓班、簡歷優化、話術訓練、行業速成班,就靠忽悠這批年輕人來掙錢。他們不會告訴你現實有多殘酷,他們只會告訴你再努力一點兒,你就能逆襲。
但他們從來不說一句實話,你不是努力不夠,而是你走的這條路,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你準備的。在這里,只要貼近市場,終究是能掙錢的,但歸根究底,實際上是老板掙錢,然后分了你那么一點點而已。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計劃經濟分三層。第一類人是被國家保護,第二類人是為國家干活,第三類人是被國家忽略。
市場經濟方向也分三層,第一層是靠不可替代的能力加背景上位,第二層是靠對口專業加可持續成長來站穩,第三層是靠吃苦耐勞加能干多少干多少茍活。
咱們國家前面那么幾十年經濟飛速發展,其實都是靠著計劃經濟體系下央國企主導的大量工程建設來拉動,財富從他們那里流到各個層面,所以在那里就業也會很吃香。但現如今已經不是了。民營經濟促進法已經出臺,勞動法強制完善,而且內卷式競爭也被官媒呼吁叫停。
這都說明一個信號,國家的未來走向要靠市場經濟方向來拉動,現在就是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更何況,即便以前是央國企拉動的經濟發展,他們能夠帶動的就業也不到10%。中國有90%的就業崗位本就是民企所提供的。
所以眼下這個時期,我們必須要把思維轉變過來,尤其是文科生。工科生不管講不講績優主義,只要是個男的,只要能喘氣,只要不怕吃苦,就能有一碗飯吃。但文科生不一樣,思路轉換不過來,還成天想著貨賣帝王家,那大概率就是計劃經濟方向的一二類崗位進不去,直接調入市場經濟的第三類,然后抗拒就業,然后徹底失業。你們只需要弄清楚市場經濟體系下最看重的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再細細拆分,就是看你能否掙錢,而能掙錢的是銷售,能省錢的是運營跟客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