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人和人不同。
但在共享陽光、空氣,以及人生的煩惱和幸福方面,沒有絲毫差別。
是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古今中外,無論是誰,都和你一樣,有著逃不脫的人生煩惱,和拉不長的短暫快樂。
赫魯曉夫,蘇聯(lián)的最高領導人,萬眾崇仰,榮光全球,人生至尊,但10年就被人搞下臺了。
他改變了歷史,影響了世界,左右了無數(shù)生死,名留千年史冊,人生價值與區(qū)區(qū)小民不可同日而語。
但他的人生喜憂“比”,快樂麻煩“率”,一點兒不比我們多,一點兒不比我們少。
比如,他的私生活中,一生娶過3個老婆,卻仍然不如意,每個都有甩不掉的麻煩。
第一個老婆,源自“少女懷春吉士誘之”式的普通劇本。
1910年,16歲的尼基塔(赫魯曉夫之名)在烏克蘭邊境一個叫魯欽科夫的煤礦工作,職業(yè)是鍋爐鉗工。
名字聽著渣 氣,但實際地位很高。普通礦工是牛馬般的井下暗黑日子,他卻是負責設備的修理、組裝。
你完全可以理解為一個原始工廠的技術部工程師。
待遇很高,慢慢地也有錢了。在遇到心儀的女孩時,也敢一擲千金了。
比如,他會買來自行車、照相機、手表,來秀自己。
女孩叫葉夫羅西尼亞,是看管煤礦電梯的工友皮薩雷夫的女兒,比他小2歲。
他和工友關系好,常去他家。他的幾個女兒都喜歡這個有才又有財?shù)募夹g哥,一堆好詞都拿來形容他了:
“尼基塔很有魅力,性格開朗,心靈手巧,什么都干,能和父親一起修房子,總是衣著整潔……”
1914年,葉夫羅西尼亞被他追到手,兩人正式結婚。
幾年后,他們有了女兒和兒子,由于工作技術高,他獲得了比普通人多兩三倍的工資,住上了公寓。
事業(yè)愛情家庭,在20多歲的尼基塔身上,一起豐收了。
第二個,是比他年輕10歲的少女。
幸福美滿的生活,總是短暫的。
和平總是被戰(zhàn)爭攪亂。
尼基塔和葉夫羅西尼亞結婚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jīng)爆發(fā),當強大的德國和奧地利軍隊打到尼基塔所在的煤礦時,管理者都逃跑了。
戰(zhàn)爭總伴隨著反復的爭奪,和每次奪權后的殘酷屠殺。
頓巴斯礦區(qū)前后政權易手12次,每次都是礦工倒霉。
尼基塔也從礦井中逃走,回到了他的老家,卡利諾夫卡。
已經(jīng)加入布爾什維克的他,成了這里貧民委員會的管理者。
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妻子葉夫羅西尼亞,以及2個年幼孩子。
之后,尼基塔就參加了紅軍,與白匪軍開戰(zhàn)。
紅軍、白軍,無政府主義的黑軍,以及占山為王的農(nóng)民綠軍,此消彼長,打了4年的蘇俄內 戰(zhàn)。
內 戰(zhàn)之后,瘟疫流行,饑荒成災,餓殍滿地,甚至出現(xiàn)了食人肉的極惡景象。
據(jù)載,1921、1922年的大饑荒中,蘇聯(lián)餓死的人數(shù),超過了一戰(zhàn)和內戰(zhàn)的死亡總人數(shù)。
期間,在老家的葉夫羅西尼亞,也染疫而死——她得了壞血病。
在前線,當上了紅軍第九軍政治部主任的尼基塔,獲悉后立即返回家中,看到的卻是妻子的尸體。
奪回礦區(qū)政權的布爾什維克,開始重建礦區(qū)和機器。基尼塔成為魯欽科夫煤礦的副主任。
27歲他返回這里工作時,人們看到,他身后跟著一個年輕的女孩兒。
她名叫瑪魯西亞,姓氏不詳,剛從女子學校畢業(yè),17歲。
她曾與一個年輕人私奔,并誕下一女。但由于父親不喜歡那個年輕人,兩人最終沒有走在一起。
不知何故,喪妻的尼基塔選擇了她,或許兩人都有相同的故事,感動彼此。
瑪魯西亞的父親也在煤礦上工作,他看到尼基塔人不錯,就勸女兒和他結了婚。
然而,兩個二婚的人組建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孩子。
他們都有自己的孩子,而嫁到赫魯曉夫家后,尼基塔的老母發(fā)現(xiàn),這個兒媳不適合做繼母,兩個孩子都不喜歡她。
強勢的老母,最終說服兒子尼基塔離開了這個女人。
另外,據(jù)赫魯曉夫傳記,瑪魯西亞在工人們中的口碑也不咋樣,大家委婉地批評她是機會主義者。
但赫魯曉夫對她還不錯,在她唯一的女兒意外去世后,他一直給予她生活上的照顧。
而兩人離異后,她也沒什么留戀和后悔的。
第三個,陪伴赫魯曉夫到老的妮娜。
中為妮娜
妮娜是礦區(qū)學校的教師。
赫魯曉夫在這里進修時,聽過她的演講。
與瑪魯西亞分開后不久,赫魯曉夫就注意到了她。她出身農(nóng)民,烏克蘭民族,比他年輕6歲。
和赫魯曉夫一樣,在小學時就由于表現(xiàn)突出,而被老師勸說“要到城里去上學”。
此時的赫魯曉夫,已經(jīng)是布爾什維克的精英,擔任著礦區(qū)學校的黨委書記,而他也是共 產(chǎn)主義的清教徒,曾到煤礦擔任黨的宣傳員。
總之,兩人出身、經(jīng)歷、地位都很般配,她是他的良師益友,他是她的領導兼兄長,父母也對他們都很滿意。
兩人結婚后,一直相伴到老,育有子女。
然而,看似幸福的這段婚姻,卻也充滿矛盾。
據(jù)兩人的兒子謝爾蓋回憶,在家里,毫無疑問,父親是首領,而母親掌握著真正的權力。
兩人也爭吵不斷,其中一個難以言表的苦衷是,兩人結婚生子多年了,一直沒有去政府機構登記結婚。
為何?
據(jù)赫魯曉夫傳記,這是因為此時的赫魯曉夫,已經(jīng)是在礦區(qū)、教育界和工人階級中,有影響的領導人了。
而一個領導人屢屢結婚,在當時被認為是“資產(chǎn)階級道德”,布爾什維克對此深表鄙視,所以一直沒有公開登記。
這樣兩人一直“有實無名”地過了40年,直到1960年代末期,赫魯曉夫下臺后,兩人才正式登記。
也正是因為赫魯曉夫與瑪魯西亞與的婚姻,40年來,妮娜與他爭吵不斷。
看起來,每個家庭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煩心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