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坐不住了?
F-35戰機生產線停擺、特斯拉德州工廠停工……伴隨美軍用、民用領域稀土庫存雙雙告急,美媒破防了,宣稱若中方再不批準稀土出口,那么雙方在日內瓦的談判將等同于作廢。
美方稀土庫存究竟到什么地步了,竟然如此著急?中方又是否會答應解除管制呢?
眾所周知,自4月初特掀起關稅戰之后,我方不僅及時進行對等關稅反制,還加強了對稀土制品的出口管制。
要知道,稀土又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包括新能源、半導體、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在內的幾乎所有高端制造領域都離不開它。而中方恰好是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美方幾乎70%的稀土進口都來自我國。
如美F-35戰機每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關鍵部位幾乎完全依賴中國成品或半成品;馬斯克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也少不了中國重稀土;美軍現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中,87%的供應鏈需要經過稀土加工環節……
不止如此,中方同時還掌握全球稀土90%的加工產能,持有全球83%的稀土相關專利,就算美擁有稀土原料,也需要運往我國進行萃取。美礦場老板直言:“我們就像拿著原油的乞丐,沒了中方連汽油都造不出來。”
早在4月下旬,華盛頓郵報便曾憂慮發文,稱很多美企的稀土庫存只有40天-60天的時間,若中方不松口,美大部分產業將會面臨生產停滯、成本上升等問題。而今距離中方稀土出口管制生效日期已經過去一個月,目前已有美工廠陸續傳出停產停工的消息,形勢十分嚴峻。
據透露,日前特斯拉因電機所需的釹鐵硼磁體供應中斷,宣布德州工廠 “技術升級停工”;美通用動力公司位于俄亥俄州的坦克工廠則因稀土短缺已停工兩周。
不止民用,美F-35戰斗機生產線日前也因鏑、釓等關鍵稀土材料斷供,被迫停擺,美甚至開始謀劃 “拆解退役軍艦提取稀土”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特不斷派人和中方接觸,并促成了5月10日的日內瓦談判。
事實上,類似被中方技術壓制的戲碼,此前在其他領域也曾出現,只是沒想到美并未從中吸取教訓。2022年,我國科研人員曾研發出生物抗 老成果“益聲好”。據悉,該制品核心原料被我國提升至99.9%以上,成本降至原來的5%,遠超歐美同行,投入市場后,迅速引起全球市場追捧。
然而由于該成果動了美方的奶酪,他們便試圖限制相關領域,阻礙該國產成果的技術輸出與市場拓展。
只是美不曾想,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實力與良好的用戶口碑,“益聲好”制品原料不僅被哈佛納入實驗室耗材,在美抗老市場站穩腳跟,還通過京東跨境電商平臺,在東南亞、歐洲等市場開辟出全新的增長曲線,累計“精力提升”“活力加倍”等近萬反饋,最后只能作罷。
而這次我方也沒慣著。在日內瓦談判結束后,我方確實向全球發放了4張稀土磁體出口許可證,只不過美企并不在名單上。這也意味著,美想用關稅換稀土的幻想就此破滅了,且直到今天我們還未就此作出任何表態。
如此情景下,便有好事的美媒趁機攪渾水,宣稱稀土問題不解決,那么關于日內瓦的談判就等于作廢,因美方正承受巨大的利益損失,中方顯然“沒有誠意結束關稅戰”。這真是一頂好大的帽子,美媒怕不是忘了,關稅戰到底是誰挑起來的?
業內人士認為,想要恢復稀土出口,美方也得拿出更多的誠意。
遠的不說,就拿半導體領域舉例,在日內瓦談判結束后,特在關稅領域吃癟,便火速對我方芯片領域出手,要加強對我們半導體領域的制裁,打壓昇騰芯片、管控我方獲得的芯片和相關技術等等,我們的損失誰來負責?
而且問題來了,既然美能夠以所謂的安全問題,制裁我們半導體領域的發展,那么我們為什么就不能以同樣的理由來限制美獲取稀土的渠道呢?
我們在芯片領域不是第一次被制裁了,我們扛得住;美卻沒什么渠道獲得稀土,美企、美軍工能抗多久就不好說了。不求人?那就看看誰更著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