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歌手馬頔又帶火了“北京孩子”這一稱呼,你可能不熟悉馬頔,你一定聽過《南山南》,他在一期綜藝節(jié)目談到《南山南》的創(chuàng)作時說到自己是“北京孩子”。引發(fā)全民熱議。網上掀起馬頔模仿大賽,很多網友吐槽“多大了還孩子”,“老北京沒有成人全是孩子”,“要不自稱‘北京爺們’要不‘北京孩子’,一個人就可以獨享天倫之樂”。其實,小編看來,這是一方地域人的自我認知,他們認為自己是這片土地的子民,自然就稱自己是“孩子”?!昂⒆印边@個詞,在不同地方藏著不同的溫度。
而在壽縣,也有人說“城關小孩子”:老城區(qū)優(yōu)越感,“街邊小孩子”:親切的誰都認識的街溜子。喊孩子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每一個稱呼背后,都是濃濃的鄉(xiāng)情與笑淚交織的回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壽縣人的“花式喊娃大法”!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印象,八零九零年代的孩子們,都有共同的名字,男生是“毛孩”,女生叫“毛丫”,這是剛出生的孩子們在為起名之前醫(yī)院給的代號。在起大名之前,也會有小名字,這些乳名:越“土”越親,壽縣人也堅信賤名好養(yǎng)活,于是誕生了一大批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稱呼:
有動物派:二狗子、小虎子……仿佛孩子是家里散養(yǎng)的小牲口,越糙越健康;也有外貌派:黑孩、胖丫頭、毛丫頭……簡單粗暴,一聽就知道娃的特征;當然還有順序派:大柱子、小三子……家里孩子多的,直接按編號來,省心又省力。 隨著孩子的長大,這些名字很多都被家長無形中隱藏起來了“不能叫出去了”。不知什么時候起,家長開始直呼孩子的大名了,大概是小時候太特殊的乳名,長大容易叫成“外號”。
除去毛丫,毛孩和小名,在壽縣,和北京孩子北京爺們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稱呼。女孩叫“丫頭”“老儂”就算你三四十了,在一些長輩眼中,你仍然是“小姑娘”。與“丫頭”相對的,男孩叫“小石”(音)?!靶∈敝肝闯赡昴泻⒆?,成年男子就不是“小石”了,叫“勞動力”。
但是,在壽縣,不是看年齡來喊“丫頭”“小石” 的。這里親緣關系深厚,看著年齡差距很大的兩個人,也有著盤根錯節(jié)的親戚關系。別說有年輕的姑姑叔叔,認真派起親戚來,某個小娃娃可能是老爺爺的長輩。
講究輩分的人家,五服之內必須按輩分喊!三四歲的“小老叔”你敢不喊?前面加個“小”字,既尊重又不顯老。
在壽縣,一聲“小丫頭”或“小石”,喊出的不僅是年齡,更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親昵與默契。這些土得掉渣的稱呼里,藏著一代代人的童年記憶,也裹著壽縣人獨有的江湖氣——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熟不熟,先喊一聲“老儂”探探路。
或許外人聽著別扭,但本地人卻覺得理所當然。就像北京人自稱“孩子”,壽縣人喊你“丫頭”時,未必真把你當小孩,而是把你當成了自家人。畢竟,在這座連石頭都能講古的老城里,稱呼從來不是簡單的代號,而是血脈里流淌的認同感。
所以,下次若在壽縣的街巷里,聽見有人沖你喊:“小丫頭,來家吃飯咯!”別猶豫,答應就是了——這聲招呼里,可是藏著半輩子的鄉(xiāng)愁,和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的誠意。
(所以:你在壽縣被叫過什么有趣的外號?)
▌作者:一清
▌編輯:龍震琳
▌審核:小紅花
▌抖音號:@shouxianren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