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浦東新區科技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場以“科技’慧’東明?AI’創’未來”為主題的科技節活動日前在浦東東明路街道社區科普文化基地啟幕。
此次東明路街道以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為核心,通過“1+5+N”活動矩陣,打造了一場全民共享的科技盛宴,讓前沿科技走進社區,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科技節在AI機器人Pepper的萌趣主持中拉開帷幕,現場發布了2025年“科慧東明”項目清單。這一清單涵蓋社區科普教育、科技賽事、校企合作等多元內容,標志著東明路街道在科技創新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的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上海師范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育實踐基地”也同步揭牌。該基地將依托高校資源,構建“科普矩陣”與“以賽促學”長效機制,為青少年提供科創實踐平臺,培育未來創新人才。
自2024年啟動以來,東明“模”范生項目構建集科模活動、基地建設、賽事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落成了上海市首個科技體育運動仿真模型基地,開發東明黨群服務中心文創產品和聚萌小屋涂裝模型賽事產品,推出“小小社區規劃師”等科普課程,并舉辦“東明杯”建筑模型涂裝大賽,推動科技體育教育普及。本次東明“模”范生項目成果展展出的30余件青少年作品,以模型為載體,將東明文化與前沿科技創意結合,展現了青少年們在模型實踐中迸發的奇思妙想與創新活力。
上海市科技體育運動基地負責人趙勇彬作為新晉新“科”掌門人將繼續以“東明‘模’范生”項目推動科技體育教育普及,助力社區青少年在模型設計、賽事競技中激發潛能。
開幕式上,還有更多精彩表演。跟隨凌兆小學的同學們,走進中草藥的故事,在詩歌朗誦《草本飄香 人間芳華》中用童聲吟唱千年智慧,讓草藥芬芳浸潤科學精神。臨沂八村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為大家帶來《科技改變未來》環保服裝秀,用廢舊材料變身創意華服,把天馬行空的科技想象穿在身上,詮釋屬于他們心中的綠色科技夢!而機器狗身披傳統舞獅彩衣,以機械之軀演繹非遺文化,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科技與非遺的對話。三林北校的同學們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智能“足球車”對抗賽,這場“指尖上的綠茵競技”在攻防博弈間精準攔截、戰術突圍,在編程邏輯與機械操控的碰撞間層層遞進,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科學魔法秀的互動環節點燃全場熱情。“火焰掌”的奇幻光影中,幽藍火焰在掌心升騰卻不傷肌膚,揭秘伯努利原理的魔力;光劍穿球以無形能量擊穿氣球,演繹光能傳導的奧秘;大象牙膏實驗則讓彩色泡沫如火山噴發般噴涌,化學反應引發陣陣驚嘆。觀眾穿梭于聲光交織的魔法世界,在尖叫與掌聲中,深奧的科學原理化作觸手可及的奇妙體驗。
“AR記憶家園空間展”以東明路街道為數字畫布,將居民口述故事、老照片與空間記憶熔鑄成流動的時光檔案,結合數字地圖、3D建模及AR動態疊加技術,構建虛實融合的“記憶共場”,居民們可以借AR設備在真實場景中觸發時空疊加體驗,在行走中“遇見”記憶,穿梭于東明的過去與未來,感受科技與人文的交織。
宇宙探索館的“探火之約”實驗則帶領孩子們化身“火星科研員”,通過軌道測距探索地外生命奧秘。此外,AI實物編程的互動項目,也讓各年齡層居民都能觸摸科技前沿。
由上海師范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師生打造的科技主題市集將高深科學知識轉化為趣味實驗。“礦物巖石解碼實驗室”揭秘地質奧秘,“土壤液化模擬實驗”警示災害風險,而全息投影技術則打破平面限制,讓居民沉浸于立體“視”界。這些攤位不僅傳遞科學知識,更激發公眾對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
自2024年“上海科技體育運動基地”落戶以來,東明路街道持續深化“家校社企”聯動,通過建筑模型大賽、社區規劃師課程等活動,激發青少年科創熱情。2025年,隨著“科慧東明”項目的深化,街道將依托高校與行業資源,打造常態化科普生態,為浦東建設科創中心核心區注入社區力量。
原標題:《讓前沿科技走進社區!東明路街道科技節點燃科創熱情》
欄目主編:戎兵
來源:作者:文匯報 唐瑋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