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的為錢吵,有的為事鬧,可這些都是皮毛。真正讓家里雞飛狗跳的,就一個字:倔。
父母倔起來像石頭,兒女犟起來像牛,針尖對麥芒,親情成了戰(zhàn)場,傷的都是最親的人。
要說這倔脾氣,首當其沖的就是面子問題。人常說死要面子活受罪,偏有人把面子看得比天大。就像《駱駝祥子》里的劉四爺,車廠老板一輩子要強,女兒虎妞看上窮拉車的祥子,他覺得丟份兒,壽宴上拍桌子瞪眼睛:“寧可沒這個女兒,也不讓車夫叫我老丈人!” 虎妞也是個倔骨頭,偏要嫁,最后難產死了。劉四爺守著空車廠,看著虎妞的照片直抹淚,早知道當初服個軟,哪會落得孤家寡人?
現(xiàn)實里這樣的事兒不少見。父母總覺得自己吃的鹽比兒女走的路多,兒女偏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沒錯。飯桌上說不了兩句就吵架,你摔筷子我摔碗,最后誰也不搭理誰。表面上爭的是對錯,實際上傷的是感情。就像鄰居張叔和兒子,張叔讓兒子考公務員,兒子偏要創(chuàng)業(yè),兩人吵得家里冷戰(zhàn)半個月,飯都沒人做,何苦呢?
這倔脾氣還會 “遺傳”。父母那代人吃過大苦,把倔強當成了護身符,兒女在旁邊看著,不知不覺也學會了硬碰硬。我認識一對父子,父親是老木匠,認準了傳統(tǒng)手藝不能丟,兒子想做電商賣家具,父親罵他不務正業(yè)。兒子一氣之下搬出去住,父親在家捧著工具箱嘆氣,兩人明明都惦記對方,就是不肯先低頭 —— 這倔勁,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治這倔病有啥招?關鍵是別總想著改變父母。他們活了幾十年,觀念就像老樹根,硬拔只會傷著根。不如學書生秦杰,父母反對他進京趕考,他不吵不鬧,每天幫家里干活,晚上偷偷讀書。后來考上舉人,父母看著紅榜笑開了花,當初的反對早忘到腦后了。有時候軟刀子比硬杠更管用,你順著他們說,慢慢用行動證明,比吵架管用多了。
家是講愛的地兒,不是講理的地兒。父母嘮叨時,別急著反駁,先應下來;兒女有想法時,別悶頭硬干,多跟父母聊聊。你退一步,我讓三分,家里才能和和氣氣。這輩子能做一家人,是天大的緣分,別讓倔脾氣寒了心。等哪天老了回頭看,才明白親情比啥都重要,那些爭來爭去的事兒,早該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