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戰新
萬萬沒想到,汽車維修有一天竟成了“高危職業”。
2月到4月,北京一位修車師傅“龍哥”先后被賽力斯、比亞迪和小鵬汽車告上法庭,因為其修理了這三個品牌的新能源車,并把修理過程拍成了視頻,發到網上。
去年,上海兩位修車師傅“大劉”“小劉”被蔚來汽車起訴并獲刑,罪因是解鎖了新能源車電池。
不少獨立汽車維修店,正因無法獲取新能源車原廠診斷工具,業務下滑,甚至面臨關門倒閉的風險。據F6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24年54%的汽修店業務出現負增長,業務降幅大于25%的門店占比達13%。
汽修店困境的背后,其實是數量龐大的新能源車主,面臨“指定維修”“返廠維修”的強制性要求。背后有著一把辛酸淚,有不少指定維修點“只換不修”,給出來的報價往往遠高于車主的預期。
不少媒體披露過天價維修費的問題。有些車主覺得自己當了“冤大頭”,憤而發起投訴或訴訟。根據車質網,2024年,服務問題成為新能源車投訴的“重災區”,投訴量同比漲幅達2.9倍。
明知消費者反感,為什么不少新能源車企還要強控車后維修市場?燃油車時代車主擁有的“修車自由”,是不是已經永遠失去了?
“買車一時爽,修車毀斷腸”,是很多新能源車主的心聲。
大多數車主選擇新能源車的考慮因素,省錢是其中重要一項。油車開1000公里至少花500元油錢,電車只需要一百多元電費。按汽車博主的說法,“油車換電車,一年能省出一部iPhone 16”。
但買來之后,就會發現新能源車也是個“難伺候的主兒”。姑且不說續航焦慮、充電煩惱等問題,光是修車一項,就夠不少車主喝一壺了。
如果是燃油車壞了,車主可以在全城范圍內挑選汽修店,可能找到報價低、效率高、服務好的維修店。畢竟燃油維修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哪怕在一個縣城,都是幾十家汽修店,信息也相對比較透明。
新能源車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核心零部件都是帶電的,線束纏繞、工藝復雜、層層嵌套,就算是精通新能源汽車知識的維修工,也動不了新能源車的“三電系統”。這是因為新能源車企在造車環節,還添加了數據保護程序,就是為了防止第三方篡改數據。
當然了,也有一些手法比較高明的修車工,如本文開頭所說的“龍哥”,可能會繞過車企的防火墻,對整車進行大拆大修。但是,有能力、有技術的他們,現在都不敢修了。
一方面,他們擔心有些車主會反悔賴賬。新能源車隔三差五就會進行OTA升級。升級過程中,車企如果發現車內有來路不明的零部件,就會向車主發出故障警告,并取締汽車的終生質保。失去質保后,有些車主就會回到維修店,嚷嚷著要店老板賠償。
另一方面,他們還害怕新能源車企的報復。已經有不少維修店因“私自”解鎖新能源汽車電池或者破解車輛加密協議,而被新能源車企告上法庭。這樣的官司,車企會請律師團出面,修車師傅的壓力很大。
本文開頭所說的“大劉”和“小劉”,就輸掉了官司。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大劉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小劉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違法所得及犯罪工具予以沒收。
修了個車,居然要坐牢。審判結果出來后,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同情“大劉”和“小劉”,覺得他們雖然有錯,但不應該被判刑;還有一些新能源車主表示不忿,感覺自己的“修車自由”都被剝奪了。
知乎平臺上,有一位答主一句調侃亮了——“新能源你只有使用權、油車才是所有權”。
莫非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修車就真的變成了獨家生意?如果選錯了不靠譜的品牌,豈不是淪為砧板上的魚肉?
車主的焦慮,情有可原。
不過,新能源車企們也有自身的解釋邏輯,并非毫無道理。
起訴“大劉”和“小劉”的蔚來公司就表示,主要是出于為用戶車輛安全考慮,相比第三方維修廠,廠家指定維修店在維修技術方面更有保障。一些專業人士也支持蔚來的說法。
湖南某新能源維修廠的負責人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蔚來主要是怕這種做法泛濫。因為蔚來有換電服務,如果大量的私自解鎖的電池包流入換電站,會有很大的風險。其次,隨著車輛公里數變大,電池包質量會下降,廠家就會限制充電功率和充電容量,此時如果將其恢復出廠設置,過充過放會存在自燃風險。”
然而,在失去市場競爭的情況下,誰來保證新能源車企在汽車維修的環節,不出貓膩呢?
當前,人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車行業卷到什么程度,不少車企都在打價格戰,賣車環節根本賺不到什么錢。為了把銷量數據做上去,一些車企還會給經銷商施壓,把一些滯銷車賣給經銷商。
為了補償經銷商,新能源車企就會用法律和技術手段,倒逼車主去經銷商那里搞維修。出于各種原因,有些經銷商會建議車主更換原廠零部件,而不是小修小補。
而新能源車企的原配件,單獨售賣的價格往往會高于車主的預期。據第一財經報道,某品牌售價50萬元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換一個容量較小的動力電池,價格需要30萬元;某海外品牌的純電轎車,優惠之后裸車售價約20萬元,換動力電池的報價居然超過50萬元。
除了電池包外,電機、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等高端硬件的更換成本也不低。很多新能源車主抱怨,“修車修到傾家蕩產”。
或許有人會說,那為什么不走保險呀?呵呵,精明的保險公司,早就把潛在損失,加到了保費里。比如,一臺10萬元的比亞迪秦PLUS DM-i,商業險總價5081元,加上交強險950元,總保費達到了約6000元。而同為10萬元左右的本田思域,保費僅為4000余元。
除了保費高、維修貴以外,新能源車還有很多毛病,如續航里程較短、高峰時段充電要排隊、冬天掉電非常快、保值率偏低。有車主調侃,“這哪里是電動車,分明是電動爹”。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當前的市場,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燃油車不斷降價后,性價比開始凸顯,有些車主也回到了燃油車陣營。今年一季度,凱美瑞、雅閣等日系車型的銷量,與去年同比相比,均有所增長。
實際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已經進入了拉鋸狀態。據乘聯會統計,今年1月,新能源車市占率跌到了41.5%,雖然2月、3月、4月有所提升,但依然還沒達到去年8月的高峰期。
這也是對新能源車企的無形警示:在狂飆突進的同時,真正做好服務,才是行穩致遠之道。
哪些品牌的新能源車企,能夠真正在維修和服務上,打造堅實的用戶口碑,可能會成為后續市場大洗牌的一道關鍵分水嶺。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巨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
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周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信號。
原價299/年,通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后窗口關閉
參考資料
1、《修車被告、指定渠道、只換不修,新能源汽車維修有多離譜》,經濟觀察報
2、《經觀社論|共破新能源汽車維修“堅冰”》,經濟觀察報
3、《維修一次傾家蕩產!新能源車售后太難了,如何破局?》,電車通
4、《車后315:“17萬新車不如老頭樂”!大批新能源車主吐槽修車貴、續保難,售后難題何時破 ?》,AC汽車
5、《月薪2萬,但招不到人!這類人才缺口巨大,廣州有人轉行后工資翻倍》,廣州日報
6、《新能源車“買車易、修車難”問題凸顯,如何破解?》,新華視點
7、《新能源滲透率失守50%,燃油車有反撲勢頭,油電陷入“拉鋸戰”》,My 車轱轆
8、《哪吒、威馬等車企“爆雷”后 車主變“售后棄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