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15屆“信誼圖畫書獎”頒獎典禮于上海大學延長校區舉辦。本屆“信誼圖畫書獎”,由趙婉琦創作的《哈哈的心事》和朱離創作的《睡吧!!熊熊》獲圖畫書創作獎佳作獎;由王悠然創作的《千足蟲慢遞公司》和李真創作的《一塊豆腐當大俠》獲圖畫書文字創作獎。此外,《誰在那里?》《有只烏鴉想喝水》《小早,小草》《貓也可以見國王》《嗷嗷嗷嘠嘎嘠咩咩咩汪汪汪》5部作品獲得圖畫書創作獎入圍獎,《嘴巴》《又一個信封受傷了》《誰把小蝸牛弄哭了》3部作品獲得圖畫書文字創作獎入圍獎。與此同時,典禮宣布第16屆“信誼圖畫書獎”征獎啟動,收件日期將從2025年6月1日持續至8月31日。
第15屆“信誼圖畫書獎”頒獎典禮由信誼基金會主辦,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共同協辦,上海市作家協會大力支持(主辦方供圖)。
據悉,本屆信誼圖畫書獎組委會共收到參賽作品974件,其中圖畫書組作品 325 件,文字組作品 649 件;兩個組別的收件量均超過以往,為歷屆之最。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孫慧陽、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唐彥、上海九久讀書人副總編輯孫玉虎、信誼圖畫書原創總編輯趙曉音四位初審委員歷時三天,最終評出36件作品入圍決審,其中圖畫書組20件,文字組16件。由兒童閱讀專家王林(評審主席)、知名畫家王祖民、兒童文學作家劉海棲、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楊忠、信誼基金出版社總編輯陳曉玲五位決審委員組成的決審團,最終評出:圖畫書組作品佳作獎2部,入圍獎5部;文字組作品佳作獎2部,入圍獎3部;共計12部作品榮膺獎項。
第15屆“信誼圖畫書獎”獲獎作品《哈哈的心事》和《睡吧!!熊熊》。
信誼圖畫書獎由臺灣信誼基金會創設于2009年,2010年舉辦了首屆征獎,這一獎項旨在鼓勵華文原創圖畫書作品。頒獎典禮上,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在致辭信中回顧了“信誼圖畫書獎”走過的歷程:“2009年,我們和關心兒童早期閱讀的19位橫跨教育界、兒童文學界、藝術界和閱讀推廣的專家學者們,共同發起、創立了‘信誼圖畫書獎’。15年來,我們的頒獎典禮從南京出發,已經跨越了8座城市——南京、北京、廈門、濟南、上海、杭州、深圳、西安,散播圖畫書和早期閱讀的種子……15年來,我們激勵了年輕創作者的熱情,也見證了原創圖畫書的蓬勃發展。”同時,張杏如表示,“15年來,我們總共頒出了169個獎項,出版了29部作品,稱作‘信誼圖畫書獎系列’。該系列作品里,已有多部授出了國外版權,有多部獲得國內外其他重要獎項,如博洛尼亞童書大獎、德國‘白烏鴉獎’等。”比如今年頒獎典禮前剛剛出版的《你怎么說,鴨子?》,便是獲得第12屆“信誼圖畫書獎”文字創作獎的作品。
《你怎么說,鴨子?》
作者:龔房芳
繪者:王祖民
版本:信誼圖畫書丨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5年5月
“信誼圖畫書獎”發起人之一、兒童閱讀專家兼圖畫書譯者王林擔任本屆評審團主席,評審成員劉海棲現場代為闡述了其評審綜述。在評審綜述中,王林表示,他個人非常喜歡評審工作最后的討論環節,“因為可以從不同評委的視角中看到圖畫書的各種觀念,包括教育觀、兒童觀、藝術觀、閱讀觀、出版觀——從某種意義上講,圖畫書就是這些觀念的碰撞和結合。”對本屆參賽作品的整體評價,王林提到,參賽作品或是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或是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故事,有的作品充滿想象力,捕捉中國人的獨特情感,有的是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發現童真童趣,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創作水準。同時,他也指出了創作上的不足之處:“部分作品還比較稚嫩、故事邏輯還需加強、兒童觀念還要更新。”
在頒獎典禮專題演講環節,國際知名原創圖畫書畫家陳致元,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咕嘰咕嘰>是怎么誕生和走上世界舞臺的?》的講座。在主題分享中,陳致元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小時候他就喜歡畫畫,家里到處涂鴉,而母親從不責罵,甚至允許他在家里創作一幅“海洋世界”壁畫。正是母親智慧包容的養育方式,使得長大后的他一直保持著畫畫的愛好和習慣,也為他日后成為知名畫家埋下了最初的種子。有了創作興趣,還需要開闊眼界。童年時代從未看過圖畫書的陳致元,偶然機會幸運地讀到了像《好餓的毛毛蟲》《田鼠阿佛》這樣的世界經典圖畫書,從而有意識地走向創作圖畫書之路。他慢慢悟到:“畫畫”和真正的“創作”不是一回事,“畫畫”是隨時去畫就好了,而“創作”則是要想故事,包含圖文一起的思考。有一天他夢見吃到一碗熟悉的有媽媽味道的面,埋藏在心底的對已故母親的情感突然給了他靈感,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本圖畫書《想念》,也正因為此,陳致元認為,母親是他的繪本老師。陳致元認為,很多創意來自“胡思亂想”,在“玩”的狀態下,人是放松的,才能做出好的東西。
陳致元以《<咕嘰咕嘰>是怎么誕生和走上世界舞臺的?》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主辦方供圖)。
那么,什么才是優秀圖畫書的關鍵要素呢?在工作坊環節,王祖民、劉海棲、楊忠等評審團成員進行了主題座談,一起聊了聊“好的圖畫書都具備什么特質”,暢談評審過程中打動自己、讓自己眼前一亮的作品。劉海棲曾是一名資深出版人,同時也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在分享中,他特別提到,圖畫書創作是很講究故事和細節的。在圖畫書簡短的篇幅中要呈現精彩的故事是很不容易的,但恰恰也是關鍵所在。好的故事加上充實的細節,才能使作品走得更遠。
多次擔任歷屆信誼圖畫書獎評委的王祖民認為,好的圖畫書最重要的是好玩、有趣,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無論是畫面、文字,甚至書名,都能讓孩子翻看時笑出來。他特別提到本次參賽作品《一塊豆腐當大俠》《睡吧!!熊熊》,兩個作品雖看起來荒誕,但情節有趣,符合孩子的想象,作為繪者在閱讀這個故事時會覺得很有畫面感。
第15屆“信誼圖畫書獎”入圍作品《有只烏鴉想喝水》和《貓也可以見國王》。
楊忠則提到,好的圖畫書圖像敘事需要盡可能清晰,讓讀者只是在翻看圖片時,就能抓取到連貫的大部分情節,并能調動孩子的情感和感受。她已從事多年繪畫教學工作,認為不少學生雖繪畫技法純熟,但作品可能會陷入僵硬和模式化狀態,但她從《貓也可以見國王》這本參賽作品中,看到了創作者難能可貴的漫不經心、放松的創作狀態,也得以窺見作者有趣的靈魂。針對當下火熱的AI創作,幾位嘉賓認為,AI只是一種工具,可作為創作者的輔助幫手,比如幫助出分鏡草圖、嘗試不同風格等,但AI缺少人的情感和溫度,很難代替創作者,最終作品如何呈現,還是要靠創作者自己的篩選和創造。
記者/何安安
編輯/李永博
校對/盧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