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教授是如何從九篇學術論文,發展成《中國記事1912-1928》這樣一部厚重、好看又耐讀的非虛構歷史作品的?
在本書具體的寫作中,有哪些非虛構寫作的方法,又是如何兼顧到了歷史研究的嚴謹、周密和冷靜、客觀的?
書里面,有政治精英、文化精英和媒體精英的奮斗和觀察,也有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體察和發現,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色彩繽紛又引人深省的優秀作品。
5月28日(周三)晚上19:00—21:00,圍繞“歷史研究和非虛構寫作的平衡”這個主題,王笛教授和王奇生教授做客北京萬圣書園,聊聊《中國記事(1912—1928)》?;顒佑扇f圣書園主理人劉蘇里主持。
歡迎大家到現場參加活動并與嘉賓們進行學術和歷史非虛構寫作的互動交流,以拓寬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
活動主題
歷史研究和非虛構寫作的平衡——聊王笛新書《中國記事(1912—1928)》
活動時間
2025年5月28日(周三)
19:00—21:00
活動地點
萬圣·優盛閱讀空間
(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8號五道口購物中心四層)
活動嘉賓
王笛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講席教授,本書
作者)
王奇生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主持人
劉蘇里
(萬圣書園主理人)
直播地址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書的內容、思想、寫作方法以及對中國近代史有更多角度的認識,人民文學出版社特組織如下系列活動。
1
注意:讀者參加線下活動,需自行申請進入北大校園
3
注意:讀者參加線下活動,需自行申請進入清華校園
圖書簡介
《中國記事(1912—1928)》,是歷史學家王笛七年打磨而成的重磅歷史非虛構作品。本書2025年4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甫一上市,即榮登《出版人》雜志4月好書、刀鋒4月好書、《新京報書評周刊》4月好書、春風悅讀4月好書、探照燈4月好書等好書書榜。
其中,《新京報書評周刊》4月好書的推薦理由是:“本書是學者王笛最新的歷史非虛構作品。近年來,王笛的微觀史研究作品如《茶館》《袍哥》《街頭文化》等受到許多讀者關注。與這些作品涉及的城市史、文化史主題不同,本書聚焦的是20世紀初期的中美關系。借助大量的海外原始資料,本書試圖通過西方人的視角觀察那個大變革時代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透過美國媒體的中國報道,我們得以看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發生于中國的歷史事件在世界引發的回響,以及關鍵歷史細節的另一面?!噍^于其他的歷史作品,本書并非主題先行,而是作者在長期積累一手史料的基礎上自然形成脈絡,為讀者呈現了更豐富的歷史細節?!?/p>
《中國記事(1912—1928)》以宏大的視野兼微觀的故事展示了辛亥革命、簽訂《二十一條》、袁世凱稱帝、中國參加一戰、新文化運動、中國參加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爆發等重大事件,還敘述了中國積極參與華盛頓會議、致力于完成巴黎和會未竟事業的過程。中國留學生前往西方尋求新知。燕京大學的創辦成為這一時期教育的奇跡。五卅運動前后,中國青年積極投身于社會運動,推動國民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也在中國逐漸傳播,成為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
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視角——觀察那個大變革時代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乃至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書中引用的《紐約時報》等的報道資料,真實反映了當時的西方媒體對中國事務的看法。在中國的西方外交官、記者、作家、學者、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鮑威爾、賽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阿班等人,從北京、南京、上海到廣州,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記載了他們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現實狀況和民生百態的深入觀察和了解。書中配有48幅珍貴的圖片,從視覺上把讀者帶回歷史現場。
初審:李 磊
復審:薛子俊
終審:趙 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