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娃,自從帶娃讀了書,從此就一發而不可收,最近看到了一本非常不錯的科普繪本《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寶藏》,孩子非常少見地自己從頭到尾看了兩三遍,邊看邊念念有詞。
后來他有不少不懂的畫面,不認識的字,我就輔助著又帶他讀了一遍,之后他又讓媽媽帶他看了一遍,這本書拿到手后,短短兩三天時間,看了四五遍!
這套書說是給六歲以上的孩子看看的,我家孩子三歲八個月,不到四歲,尚未入園,但從兩歲就開始識字讀繪本,已經讀了有將近800本繪本了,所以大齡的繪本他也是可以看并且十分喜歡的。
這套書不只是可以看,還有一個可以拼裝的石油鉆井機,可以說是寓教于樂,因此孩子拿到后,我就陪著他第一時間把鉆井機拼好了,孩子全程參與,興趣極高,非常專注。
這套書適合大人帶著孩子一起讀,因為它不只是送給孩子的科普書籍,對很多成人來說,可能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了解關于石油的一切。
以前,在我膚淺的認知中,覺得石油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除了開車會加油之外,其他似乎都跟石油無關,但我錯了,我們的生活原來跟石油密切相關。
它把一個人一生要用掉的石油進行了量化,我們每個人吃穿住行的一生,要消耗掉差不多8.5噸的石油,相當于一頭非洲成年大象的重量!
你能想象生活中最普通的我們所吃的口香糖里,也有石油的成分嗎?你能想到女性所用的化妝品,其中的香精、石蠟等原料,也是通過石油提煉而成的嗎?甚至我們的洗發水、沐浴露、生病時吃的藥,日常穿的衣服,各種塑料制品,全跟石油有關!
如果說得再具體些,像窗簾、燃氣、電腦、手機、燈罩、礦泉水瓶、塑料玩偶、塑膠跑道、鞋子、足球、輪胎等等,以及飛機、汽車、拖拉機、瀝青路所用的柴油、汽油、煤油、瀝青等,這些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品,幾乎全是以石油為原料制造的。
這些石油又是怎么被勘探發現并開掘出來的呢?這就不得不說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了,從過去的人工到現在的科技,從過去百米井到現在的萬米井,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物質生活的豐富,我們對石油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
現在有先進的技術,很容易勘測出石油,但在古代,石油是怎么被發現的呢?古書里記載,石油漂浮于水面上之后,古人發現竟然可以燃燒,于是發現了石油。
石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說得通俗點,就是隨著時間和歷史的變遷,土壤中的沉積物越來越多越來越厚,土壤中包含了很多死掉的生物,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沉積巖,又經過成千上萬年的分解,慢慢就形成了石油。
看上去離我們生活十分遙遠的東西,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因為我們的生活一直都離不開石油,從古至今一直如此,只是我們對它的了解,從未這么深入全面過。這本書,無論對于大人還是孩子,都很好的一次科普。
聽上去十分生冷晦澀甚至覺得深奧燒腦的科普文章,通過漫畫的形式呈現后,竟然變得趣味橫生,通俗易懂。我不是第一次帶著孩子讀科普漫畫,但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這么深奧的東西說得如此淺顯易懂。
其實判斷一本書好不好,是不是孩子喜歡的,有一個很簡單的指標,你就看孩子會不會主動打開那本書,會不會看了一遍不過癮還會再看第二遍第三遍……這么多文字,這么多術語,一個三歲多的孩子,竟然看的津津有味,屬實少見。
說了半天,通過這本書,有一點讓我自豪的是,石油這兩個字,竟然來自我們的老祖宗,最早是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里提到的,這一詞的提出,比西方早了500年!可見,我們的先祖多么有智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