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剛過,華北麥區卻彌漫著賣糧的焦慮。
河南周口老張望著新收小麥直嘆氣,每斤收購價跌了4分錢。
隔壁養雞場老王卻偷著樂,用小麥替代玉米喂雞,每噸飼料能省300塊。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數據很扎眼,山東陳麥價跌破1.
2元,湖北新麥品質好卻價直跌。為啥新麥剛上市就被陳麥"壓著打"?原來去年陳麥庫存太多,貿易商怕砸手里急著降價出貨。
河南南陽糧販老李的倉庫快滿了,不降點價根本沒人要。今年新麥質量還格外爭氣,面筋值比往年高2個百分點,面粉廠挑花了眼。農民現在最糾結啥時候賣糧,河北邢臺劉姐算過賬,現在賣每畝少賺80塊,等政策收購又怕麥子出問題。
農業農村部專家提醒得在理,今年收割期多地干旱,麥子囤久了質量難保。有經驗的糧農開始分批賣糧,既能抓住行情又能降低風險。養殖戶這邊算盤打得精,山東德州養鴨戶小陳用小麥替代15%玉米,每只鴨子能省3毛錢。
但他鄰居吃了虧,買了濕麥子沒曬干,飼料發霉虧了2萬多。現在養殖戶學聰明了,買麥前都先拿樣品去檢測水分。市場接下來咋走?
河南山東這兩天的天氣是關鍵,一場暴雨就能讓好麥子更搶手。6月初政府收購價能不能托住市,也牽著大伙的心。還有玉米價格會不會繼續漲,直接影響小麥替代的熱度。
搞糧食貿易的老趙說得實在,這半個月價格像坐過山車,膽子小的別跟風瞎折騰。刷手機看到不少討論,有人說今年小麥品質十年一遇,跌價只是暫時的。也有養殖戶提醒,小麥替代比例別超20%,不然牲口容易拉肚子。
我在糧站的表弟說,這兩天散戶賣糧的多了,種糧大戶還在觀望。我蹲在地頭看天氣預報時就在想,咱種地的手不能只握鋤頭,眼得盯著天也盯著市。
"麥熟一晌,龍口奪糧",老輩人的話現在更得聽,天氣不光影響收成還影響賣價。農民的傳統經驗不能丟,看云識天氣、曬干防潮這些土辦法挺管用,但也得結合科學檢測。現在該做的就三件事:每天看三遍天氣預報,把曬干的麥子先賣一批,賣之前打電話問問當地糧站最新價。
拿不準主意的老鄉,不妨在評論區說說自家情況,大伙一起出出主意。這年頭,種糧賣糧都得眼觀六路,天氣和市場都得跟上趟,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