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的時間旅人
黎荔
不知不覺,春天早被幾場落雨沖刷殆盡,而窗外的喧鬧聲日漸隆重。陽光日漸強烈,河水更加嘹亮,樹葉一日更比一日綠得厚重。在更漫長的白天和更短暫的夜晚里,夏天成片成片地襲來。天地間充滿生的豪情,風里夢里都是不屈的欲望。
夏天的樹葉更加繁茂了,從蒼翠的樹林,到野花盛開的山坡,到處散發著濃郁的草木氣味,仿佛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片葉都在呼喊。萬仞陽光傾瀉下來。人間各地深深淺淺的綠蕩漾開來。陽光像熔化的金箔,順著村莊的青瓦屋檐、城市的玻璃幕墻,緩緩流淌下來,在曬得發燙的石板路、柏油路上,碎成粼粼波光。
科學家說時間并不存在,它只是空間的一個維度。但我們普通人對它的存在有著無可非議的、尖銳的體驗。古往今來無數人企圖描寫時間,我最喜歡的是博爾赫斯寫的:“時間是構造我的實質。它是將我卷走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它是吞食我的老虎,但我就是老虎;它是燃燒我的火焰,但我就是火焰。”你說時間是什么?時間并非客觀存在,而是我們記憶與印象的集合。對時間的體驗是人類意識的標志。
時間本無形,不可感知,不可觸摸。那它是從何時切入了生命的軌道,又是如何成為如實體一般的束縛和負累呢?想象最初時,時間大約只是一片無名的茫茫。如蒼茫白雪,如汩汩河流。我們的祖先身處其間,在與土地的廝磨中漸漸體察出一些變化規律,于是以自然的流轉為時間命名,而有了“春”“秋”——春之播種,秋之收獲,是兩個與農業密切相關的節點,后來才又產生了“冬”“夏”。四時概念的建立,使我們從此有了春夏秋冬。
你不去真切地體驗四時,又怎能真正擁有屬于你的春夏秋冬?當漿果飽滿地掛在高高的山上,深深的林中,掛在不屬于任何人的野枝上,我只想整天晃悠在那樣的低垂枝條下,什么也不想,只是伸出不怕被劃破的胳膊,把夏日的顆顆漿果塞進嘴中。當云像神圣的大鳥飛過,天空一片高遠無垠,我只想在一個懶洋洋的下午,躺在山坡上浮想聯翩,任陽光蓋在身上,青草鋪在身下,仿佛一只草叢中的昆蟲,一動都不動,不搖擺,也不飛翔,只是眼神遙遠地沉浸于,遠山頂上被云腳所掩蓋的青碧、透明和空無。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編碼和存儲記憶。你說春天難道只是悄無聲息地枯萎了嗎?像是落入湖中的一顆石子,沒有留下一絲蹤跡。不!春天生長出了夏天。在繁茂的夏之后,還有明媚的秋,蕭瑟的冬,在漫長的歲月里,排序而來,循環往復。誰把光的塵粒磨得無比纖細,這輕盈的黃金彌散在整個世界,人們如嗡嗡飛翔的蜜蜂一樣,打開內心的花朵,感知體外的時間漲落。
當鐘表測量時間的幻覺褪去,我們觸摸到的其實是意識本身的流動。衡量生命的不該是時間長度,而應該是意識穿透時間的深度。只想做一個自得其樂的時間旅人,眼眸照亮一岸春花春柳,手指摘下夏日枝葉間的漿果,鼻子繚繞秋天落葉的幽深氣味,最后從身上拍落兩場彌漫曠野的寒冬大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