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心理學應用發展大會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中。
5月24-26日三天會期中,18位頂尖學者將帶來精彩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分享,每個演講都揭秘了行業風向標。
24日上午和25日下午,大會舉行了兩大重磅圓桌論壇:首場由徐秋秋、李松蔚領銜探討阿德勒理論的當代意義,第二場集結李文超、彭凱平等大咖共議AI+心理學的融合創新,是不容錯過的當代心理學人發展應用指南。
為深化學習體驗,大會特別安排了9場限量簽售會:每場簽售都是與大咖面對面的珍貴機會。25日晚的心理學人的脫口秀+無人機表演秀,讓大家擁有了獨特的視聽體驗。
從主題演講到圓桌思辨,從簽售交流到科技秀,這場大會全方位搭建心理學從理論到應用的橋梁,讓參會者收獲知識與聯結的雙重成長。
其中我社重磅作者李明教授以《揭秘敘事心理:后現代視角下的哲學探秘之旅》為主題,在大會上做了精彩分享。分享結束 ,大家意猶未盡。在李明教授的簽售區瞬間排起百米長龍,生怕錯過李明教授的親簽書。
李明教授是中國敘事療法奠基人,這次在大會親簽的書是《成人之美:明說敘事療法》一書,這本書系統介紹了敘事療法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術;含有大量的案例材料和對話討論,具有可讀性和實用性;每章后面都有李明博士的答疑部分,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對敘事療法的理解。
鑒于敘事療法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李明博士從2002開始一直致力于敘事療法在中國的本土化,本書是其19年來大量的引介、科研和教學工作的結晶。
本書從敘事理念層面對敘事療法做了深入講述,并從理念及技術層面對敘事療法與西方各流派咨詢技術做了對比,并附有作者就相關內容的解答。此外,本書增加了大量的案例材料和對話討論,這也使得可讀性增加了不少。
《成人之美:明說敘事療法》三大亮點
01
在文字上更為流暢樸實
敘事療法的哲學淵源很深,難免有些概念比較生澀。這會成為敘事療法本土化的障礙。寫書是要給人讀的,如果讀起來不流暢,帶著明顯的翻譯腔,需要查一些資料才讀得下去,那么讀者體驗就不會友好。這本書的行文貼近日常語言,主題也更接地氣,對普通心理學讀者和心理學工作者來說,可讀性都很強。
02
在內容上更為通達
本書中,介紹和討論西方心理學觀念的地方,背后的邏輯是東方的心性之學。比如,用“分別心”與“平等心”等觀念來詮釋咨詢師聆聽生命故事時的定位,就更符合中國心理學工作者的心性。
03
境界上更為深廣
貫穿本書的脈絡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和概念,而是一種生命體驗的境界。如同開篇所說的“學習心理學需要浸泡,需要去‘修’”。多年來,我主張要“修心開智”,很可能這是中國傳統的心性之學與西方心理學之間差異的根本。古圣先賢對流于形式的“口頭禪”“文字禪”評價不高,其原因還是在于中國的心性之學更看重“修己安人”。
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敘事療法完美融合,幫助專業心理工作者和非專業人士打開思路,用心理學知識解決本土來訪者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敘事療法更接底氣。
李明教授:東方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后、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幼承庭訓,熏習岐黃。長受西學,博覽華章。參修佛道心性之學多年,體察儒墨法兵妙理不輟。宿根深厚,宏愿高遠,有志于中國心學之廣布世界,致力于超拔眾生于苦海塵緣。
李明教授精彩直播, 歡迎大家預約。
「精神少年感,不是賣萌,是莊子式反抗」
你以為成年人不過六一,是怕幼稚?
錯,是忘了怎么活得清澈。
「返老還童就是我的肉身可以老去,但我的精神永葆青春。」
李老師說: 少年感不是外貌,是你還有勇氣對抗麻木,你還能被風吹動,還敢做夢。
5月27日 晚七點半
《莊子教你,如何精神上活出“少年感”》
致每一個不想活得太像大人的你
期待你的蛻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彼此見證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