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硬皮病的皮膚硬化、疼痛等癥狀,多與寒濕凝滯、氣血瘀阻有關,重點在于溫陽祛寒、活血化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非單純緩解表面癥狀。
下面通過一個詳細案例,給大家介紹:
患者女,42歲,自述約2年前開始出現手指皮膚變硬、發緊,遇冷時手指發白、疼痛,隨后面部、頸部皮膚也逐漸變硬,伴有乏力、關節疼痛等癥狀,經檢查確診為硬皮病,曾嘗試多種治療方法效果不佳,遂來尋求中醫治療。
刻診:
手指、面部、頸部皮膚明顯硬化,觸之如皮革,手指遇冷發白后變紫,關節活動受限,乏力,舌淡暗,苔白膩,脈沉細澀。
從中醫角度分析,患者寒濕之邪侵襲肌膚,寒凝血脈,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皮膚硬化、疼痛,關節不利,舌淡暗、脈沉細澀均為寒濕瘀阻之象。
綜上,中醫診為硬皮病,證屬寒濕凝滯。
于是,李俊才醫生為患者開出溫陽祛痹方劑:
桂枝、白術、茯苓、干姜、細辛、當歸、川芎、紅花、桃仁、炙甘草等。
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心情舒暢。
患者服用2個療程后,手指遇冷發白、疼痛癥狀明顯減輕,皮膚硬化程度有所緩解,關節活動變得相對靈活,乏力感減輕。
繼續服用3個療程,手指、面部、頸部皮膚硬化進一步改善,皮膚變得柔軟,關節疼痛基本消失,舌象、脈象也趨于正常。
隨后調整藥方,適當減量,鞏固治療1個療程。隨訪一年,病情穩定,未再出現明顯加重,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方中
桂枝、干姜溫陽散寒;
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細辛祛風除濕;
當歸、川芎、紅花、桃仁活血化瘀;
炙甘草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奏溫陽祛寒、祛濕化瘀之效,從而改善硬皮病癥狀。
注: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辨證施治,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