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323
硬皮病,一個看似陌生的疾病,卻讓無數患者飽受煎熬。它不像紅斑狼瘡那樣廣為人知,而以皮膚硬化萎縮、肢端冰涼為典型特征,最明顯的就是手指僵硬如蠟樣光澤。
這種硬化常從肢端蔓延至軀干,嚴重時連面部表情都變得呆板,甚至影響吞咽和呼吸功能。
西醫治療多采用免疫抑制劑,但可能引發感染風險。今天,想分享一個通過中醫內外兼治,堅持調理,最終軟化硬化皮膚的案例,希望能給正在與硬皮病抗爭的病友們帶來信心。
女性患者,42歲,確診局限性硬皮病3年,起初只是手指遇冷發白發紫,皮膚緊繃。近一年來手背皮膚硬化如皮革,無法握拳,面部皮膚僵硬影響表情,常被誤認為"冷臉待人"。
嘗試過激素軟膏外涂,雖短期緩解瘙癢,但皮膚萎縮加重,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紋。因擔心免疫抑制劑的肝腎毒性,轉而尋求中醫。
初診時見患者面色晦暗,雙手皮膚蠟黃發亮,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沉澀。自述畏寒肢冷,秋冬癥狀加重,夜間常因關節僵硬痛醒。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陽虛則衛外不固,寒濕凝滯脈絡,導致皮膚失養而硬化。加之久病入絡,氣血瘀阻,形成"皮痹"之癥。
李大夫診斷為"皮痹",辨證屬脾腎陽虛,寒凝血瘀。
針對患者病機,制定內服外敷方案
內服方:黃芪、桂枝、當歸、川芎,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雞血藤、紅花、桃仁,白芥子、細辛,炙甘草等。
外洗方:艾葉、威靈仙、透骨草、桂枝等煎湯熏洗患處。
并囑咐每日用掌心搓熱按摩硬化部位,注意肢體保暖,忌食生冷。
方中
?黃芪、桂枝溫陽固表,推動氣血運行;當歸、川芎活血通絡,改善末梢循環。
?熟地黃、山茱萸填補腎陽,菟絲子溫補腎氣,從根本上溫煦肢體。
?雞血藤、紅花、桃仁破瘀生新,軟化硬化組織;白芥子化痰散結,細辛溫通十二經。
?外洗方通過藥汽熏蒸,使藥力直達病所,改善皮膚營養狀態。
結果怎么樣?
治療兩個療程后,患者手指可半握拳,面部僵硬感減輕。持續一段時間后,手背皮膚恢復彈性,雷諾現象發作頻率減少。
李俊才醫生提醒:硬皮病并非不可逆轉,中醫通過溫陽化濁、活血通絡,能有效改善皮膚微循環。就像春陽融化堅冰,只要堅持正確的治療方向,僵硬的組織終會重煥生機。
(注:硬皮病需長期綜合管理,本文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