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沒有“硬皮病”的說法,古代醫家將類似癥狀稱為“皮痹”。
為了攻克它,老祖宗創立了數不清的中藥方劑,而其中有一些效果顯著,延用至今。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李俊才醫生治療硬皮病多年經驗的方劑及實際應用。
【組成】:桂枝、干姜、白術、茯苓、當歸、川芎、紅花、熟地、山藥、枸杞、炙甘草等。
【功效】:溫陽祛寒,健脾祛濕,活血化瘀,滋補肝腎。
【適用于】:脾腎陽虛型硬皮病。癥見:皮膚緊繃、發硬,手指關節活動困難,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
【方解】:桂枝、干姜溫陽散寒;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當歸、川芎、紅花活血化瘀;熟地、山藥、枸杞滋補肝腎;炙甘草調和諸藥。此方溫陽祛寒、祛濕化瘀,標本兼治。
治療案例
一位28歲的女性患者,確診硬皮病3年,雙手皮膚緊繃、發硬,手指關節活動困難,還伴有雷諾現象,一到冬天手指就會變得又白又紫,非常痛苦。曾多次就醫,但效果不明顯。
李俊才醫生仔細為她進行了診斷。經過觀察與分析,發現她脖子、后背以及小腹部位特別怕風怕寒,舌苔呈現白膩黏的狀態。
綜合判斷屬于脾腎陽虛。從中醫五行理論來講,腎在五行中屬水,當腎水偏寒時,就無法滋養肝木。
肝主調暢氣機,一旦肝的功能出現問題,氣機就會逆亂,從而引發肝風內動。
同時,脾腎陽虛還會導致肝郁化熱,形成本寒標熱、寒熱錯雜的復雜病癥。
于是,李俊才醫生決定從溫陽祛寒、健脾祛濕、活血化瘀以及滋補肝腎這幾個方面為她進行調理。
患者按照醫囑服用了1個療程后,雙手皮膚緊繃感明顯減輕,手指顏色恢復正常,關節活動變得相對靈活。
繼續服用兩個療程后,皮膚硬化程度進一步改善,關節活動更加自如。
三個療程后,病情基本穩定,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李俊才醫生認為,中醫治療硬皮病,只要能夠精準地辨證出病癥的根源,通過中醫的合理調理,患者恢復健康還是大有希望的。
注: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辨證施治,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