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中區以“學前有法 善育有規——成渝共話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啟動2025年學前教育宣傳月。渝中區實驗幼兒園作為主題活動分會場,通過實踐觀摩、深度對話、專家引領,與成渝學前教育代表共同探討“學前有法 善育有規”教育實踐路徑,探索更科學、更規范、更具溫度的學前教育發展路徑。
成渝學前教育代表觀摩渝中區實驗幼兒園教學實踐。渝中區實驗幼兒園供圖
法治是教育發展的基石,規范是創新前行的方向。幼兒園如何依托6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推進課程改革實踐?如何在法治背景下開展幼小銜接?
“我們形成了‘空間課程化、課程空間化’的課程融合育人新生態,實現空間育人的最大化,從而讓孩子們像工程師、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一樣學習、探索、創造,成就自己的夢想。”活動伊始,渝中區實驗幼兒園副園長曾雪帶來專題分享《解密幼兒園空間育人——讓環境與課程詩意地棲居》,從環境創設到課程落地,打開空間育人的新視角。
曾雪談到,渝中區實驗幼兒園在有形的“物理環境”里建設游戲樂園,營造“8D魔幻”爬坡上坎與走街串巷的“5+N”游戲場域,創建“人和八景”作為美育場域,打造大型立體與平面的綜合運動場所,讓幼兒在環境與課程的詩意棲居中感受、體驗、生長。
“園長面對面”座談交流環節,幾位成渝園長從政策解讀到園所實踐,從問題剖析到經驗提煉,為實現“學前有法 善育有規”提供了多元思路。
“園長面對面”座談會。渝中區實驗幼兒園供圖
“幼小銜接的本質是尊重幼兒節奏,抓手藏在玩中學的智慧,溫度是扎根生活現場。”渝中區實驗幼兒園書記、園長王雪怡指出,幼兒園課程改革要扎根游戲化實踐,讓學習自然發生;守住“零起點”底線,科學銜接需要多向奔赴;教師成長是課程改革的源頭活水,要激發內生動力。
“游戲作為孩子的基本活動,是課程改革的關鍵。”重慶市景德幼兒園書記、園長應敏談到,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游戲要和各學科、生活場景以及自然教育資源相融合。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川省雅安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園長田川認為,地方特色文化是極具價值的教育資源,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資源融入課程建設,讓孩子通過親近自然的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
“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通過個性化的課程來實現。”江北區新村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劉靜表示,在育人功能和育人方式的變革上,既要構建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課程,又要打造滿足兒童個性需求的課程。(晏紅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