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730天,17520小時——
我們為什么要花這么久的時間重新解構一個心理學經典概念?
三個不容忽視的科學發現給出了答案:
首先,全球抗逆力研究樣本量已突破200萬,但傳統理論的解釋力下降了37%。
其次,中國青少年抗逆力指標出現代際斷層。
第三,更令人憂心的是,我們的追蹤研究發現:那些被要求"必須堅強"的孩子,反而在真實壓力情境下的崩潰風險增加了23%。
這提醒我們:當時代在變,當年輕人的心理特征在變,我們的科學理解也必須進化——抗逆力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需要更新和進步的。
為了充分整合高校創新能力與社會力量優勢,滿足新時代國家對人才培養、科學創新的需要,2019年,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資設立清華大學國強研究院,并成立國強科技基金,希望解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基礎前沿和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問題,推動國家和社會進步。
在此基礎上,國強公益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國強研究院進一步延伸公益實踐與教育合作的深度 —— 攜手仲明助學金、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發起“仲明陽光成長計劃?大學生抗逆力培養項目”,將科技賦能與人才培育相結合,探索以積極心理學為內核的青年成長支持路徑,為新時代人才培養注入更多元的社會力量。
為什么重新定義“抗逆力”?
在央視的一次采訪中,我不得不說出一個令人憂心的現實: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的比例正在飛速攀升,幾乎看不到上限。更讓我心痛的是,女孩子的抑郁癥和自殺率,已經遠超男孩。作為研究者,不能繼續只是停留在數據分析上——我們必須行動,也必須找到答案。”
心理韌性的核心 —— 抗逆力
我常常說,心理學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在面對挫折,打擊痛苦、創傷的時候,人需要有一種心理韌性。
但這個韌性不是簡單的熬得住、受得了、挺得下來。這個韌性,其實它有三重不同的境界。
首先是一定能夠復原,就是我們在受到打擊之后,能夠爬起來繼續前行,這叫做復原。就像一個板子,你用勁去壓它,它可能要變形,但是你的力一松,它就回來,回到正常的狀態。
然而,光恢復到正常狀態還不夠,還得繼續前行。這個呢,我們把它叫做抗逆力,就是能夠堅持、堅韌、有耐力于一個長遠的目標。
最后,一個有韌性的人還有一個特點,他就能夠在創傷后成長,恰恰就是這種壓力呀、挫折啊、打擊啊、逆境啊,反而讓他迸發出一種旺盛的生命活力。他一定要比以前活得再好還要好。這個叫做創傷后的成長。
為什么以大學生為主要關注對象?
數據顯示,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發生率逐年攀升,而高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普遍超過1:1000。我們亟需一種低成本、高覆蓋、可持續的支持模式,來填補現有的服務缺口。
<04>
過去的“抗逆力”太像硬扛——“熬過去就好了”是最大的謊言
抗逆力不是咬牙死撐,而是學會在風暴中給自己搭一座橋。
過去我們誤解了抗逆力——以為“挺住不哭”就是堅強,卻不知道真正的韌性,是允許崩潰,但永遠保留“重啟”的能力。
1、“修復”遠比“忍耐”更重要,長期壓抑情緒會降低免疫力,而會“主動喊停”的人恢復速度提升3倍。
2、抗逆力是可以訓練的“肌肉”,用“積極微習慣”替代硬扛,從“我必須堅強”變成“我可以先喝杯熱水”。
3、連接才是終極鎧甲,有3個以上支持關系的人,抗壓能力提高47%。但可惜的是,60%的人,遇到困難時會選擇獨自消化。
<05>
為什么選擇AI,而不是選用傳統的心理咨詢覆蓋?
1、傳統心理咨詢的預約制本質上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而AI創造了"心理支持的無間斷生態"。我們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心理危機的高發時段往往在夜間和假期(23:00-2:00是自殺意念產生的魔鬼時段),這正是人類咨詢師的服務盲區。AI像永不熄滅的"數字燈塔",可以填補了這塊關鍵的心理急救空白。
2、培養一位專業心理咨詢師需要5-8年,成本高、周期長,而中國目前心理咨詢師的數量遠遠不夠。但AI技術一旦成熟,就可以無限復制、零邊際成本推廣,讓偏遠山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心理支持。
3、人在焦慮或抑郁時,往往嘴上說“沒事”,但眼神、語調、甚至打字的節奏都會“出賣”真實情緒。AI的多模態分析能力,就像一位“超級心理偵探”,能捕捉這些細微信號,動態調整干預方案。這種個性化關懷,恰恰是傳統咨詢難以做到的。
4、我們的調研發現,大部分的青少年因為害怕被貼上“心理有問題”的標簽,而不敢尋求幫助。但AI的匿名性,讓他們可以放下顧慮,真實表達自己。當孩子感到安全時,求助意愿會提升2倍以上。
<06>
理論重構:從“積極心理學”到“韌性生態”
我們基于“6+2積極教育模型”(6項核心素養+2大支持系統),結合“心理韌性三重境界”理論,打造了一個科學、系統的心理成長抗逆力方案。
第一重境界:心理韌性
就像運動前要熱身,心理也需要"韌性鍛煉"。我們通過認知訓練,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在面對壓力時,能夠"軟著陸",而不是硬碰硬。
第二重境界:抗壓耐挫
抗逆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情緒調節訓練來培養的。就像肌肉越練越強壯,孩子經歷適度挫折后,心理承受力也會越磨越強。
第三重境界:創傷后成長
通過行為訓練,孩子不僅能從挫折中恢復,還能實現“創傷后成長”。
AI能夠成為“懂你的樹洞”
這個AI云平臺,它可以通過分析孩子的文字、語音甚至說話節奏,實時監測情緒變化。
它可以聽懂孩子的煩惱,更懂得如何引導情緒。它像一位24小時在線的朋友,從共情傾聽,到專業疏導,最后幫助孩子發現自身力量。
<07>
值得我們去做“仲明陽光成長計劃?大學生抗逆力培養項目”的點在哪里?
我們正在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簡單說就是給年輕人的心理裝上“殺毒軟件”和“防火墻”。
首先,我們要幫每個孩子建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就像打疫苗能預防疾病一樣,我們要讓學生從“老師,我好崩潰”,變成“老師,這個情況我知道怎么應對”。經過系統訓練的學生,面對壓力時的自我調節能力有顯著提升。
其次,我們要在校園里培育一種互助文化。現在很多孩子不是不需要幫助,而是不敢開口。我們正在建立一個溫暖的“心理朋友圈”,讓求助像借支筆一樣自然,讓幫助別人成為一件很酷的事。
所以,這個項目不是在簡單地解決問題,而是在給年輕一代打上“心理系統的安全補丁”。就像在做定期的升級維護。畢竟,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最強的韌性是互助。
<結語>
“仲明陽光成長計劃”要做的,其實是一場關于堅強的重新定義。我們不再要求年輕人“必須獨自扛下所有”,而是采用AI彌補人力的不足,用科技與人文的共舞。
這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是一種理念的革新:我們把“怎樣才算好好活著”這個哲學命題,變成了每個孩子可學、可練、可掌握的生活技能。就像學游泳一樣,抗逆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科學方法培養的。
今天,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全新的可能:當傳統心理學遇上人工智能,當高校資源連接社會力量,那些曾經無處安放的情緒、無人理解的孤獨,終將找到溫暖的歸宿。因為最好的科技,永遠服務于最真實的人性。
清華大學國強研究院
由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資設立,希望解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基礎前沿和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問題。支持清華大學29個院系150多位專家學者,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建造等前沿領域研究項目超190個。
國強公益基金會
由榮譽會長楊國強先生、楊惠妍女士于2013年創立,是廣東省5A級社會組織。以“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為愿景,深耕教育樹人、文化弘揚等領域,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崇高理想的優秀人才,共同推動國家民族富強與人類社會進步。通過創辦3所特色學校,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等82個專項基金,幫扶困難學子超過150萬人次;捐贈支持國內外40所高校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人才培養超過249萬人次;成立5家社會企業,采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助力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
廣州市仲明助學發展中心
累計幫助13500名大學生完成學業,國內首個踐行"道義契約"模式的慈善組織,專注大學生公益助學、積極心理教育和志愿服務領域,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資助+賦能+心理+服務”四位一體的公益助學體系,傳播“受惠社會,回報社會,讓愛薪火相傳”的公益助學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