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彬彬
端午的風掠過太行山麓,總會勾起我心底最溫熱的回憶。在山西的小村莊里,端午從來不是簡單的節日,而是帶著艾草清香、裹著晉糕甜味的時光印記。
晨光初露時,父親就踩著露水采回艾草,艾草的清香在指間縈繞。母親將艾草斜斜插在門框兩側,細碎的葉片在風中輕搖,仿佛能驅走所有晦氣。接著,五彩紅繩登場,那是用紅、黃、藍、白、黑五種絲線捻成的,系在手腕上,母親說這是“長命縷”,能護佑孩子平安康健。
院門外貼著威風凜凜的老虎貼紙畫,這可是兒時的“重頭戲”。記得那年,我攥著彩筆,在鄰居家的院門上歪歪扭扭地畫老虎,虎頭畫得圓滾滾,虎須抖成一團亂麻,逗得街坊們直樂。雖然畫得不成樣子,大家卻笑著說這是“童畫辟邪”,比買來的貼畫更有靈氣。
那時家境貧寒,粽子是稀罕物,能吃上一口軟糯的晉糕就是奢侈。蒸籠掀開的瞬間,黃米的香氣混著紅棗的甜,氤氳了整個院子。母親將晉糕切成小塊,分給鄰里,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日子雖清苦,卻滿是溫情。
如今,生活富足了,端午的餐桌上多了各式各樣的粽子。糯米裹著蜜棗、紅豆,或是包著咸香的五花肉,粽葉的清香滲入米中,咬上一口,軟糯香甜。但無論粽子多么美味,我總忘不了小時候的晉糕,忘不了那些簡單卻溫暖的端午時光。
從插艾草、系紅繩,到畫老虎、吃晉糕,再到如今包粽子,山西的端午習俗在歲月流轉中傳承、變化。變的是生活條件,不變的是對傳統的堅守,是藏在節日里的濃濃鄉情與深深眷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