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933年的陜州商業金融概況考
陜州,古稱棠邑,乃召公手植甘棠之地。
東鄰鄭洛,西接靈潼,為豫西一大重鎮。在昔輪軌未通之際,商旅交通,悉賴舟楫。上河頭一地(即太陽渡),最稱繁盛,該地為豫晉兩省界流,舉凡由陝州輸出之煤油、雜貨、面粉,及由晉輸入本地之棉花等,均必經此口。兼以西至潼關渭南,東至洛陽汜水洋橋,往來貨運,亦均以此交流點。僅船家一項,統計約有兩千餘人之衆,其盛況概可想見。民國十三年,隴海火車通至陝州,繁榮市面,漸次移于南關一帶,昔之上河頭,頓告冷落。二十年,車通潼關,水路運輸,更形減少。今則上河頭只有瓦屋數楹,僅存遺跡,不復有舊日之大觀矣。以往本地及附近所產之棉,須運至鄭州打包或販賣,十七年中商籌設打包廠幾經規劃,始告厥成,惟屢經軍事,每多阻滯。至去秋營業漸有起色,今歲交易倍增,日形鼎盛。行商坐賈,幾都業棉。市面商業之興衰,全視棉市之消長。出產物品,以棉花爲大宗,麥糧次之,(豐收時足堪自給)。一屆秋收,各物登場,現金需要,為數至夠。多賴銀行行為之周轉,實為金融界一投資最良之場合也。
(1)陜州水陸交通陜州居豫省西部,為通西北三晉之要道。西距潼關二百四十里,東至洛陽三百二十里,鐵路貫串其中;南達盧氏洛寧等縣,可以轉至本省西南各地,北界黃河,平陸(縣名)在望。南關之西,有太陽渡,為水路碼頭,溯河西上,直達陜西之渭南,與涇渭相通。順流東下,可至滎陽汜水洋橋,(惟自隴海路豫西一段告成,此段航程,因三門險阻,多不走此道。)陸有機車,水有舟楫,商旅運轍,極其通暢,誠為一水陸交通便利之區也。
(2)進出口貨 進口貨以紙煙、煤油為大宗,年約銷紙煙二百余箱,煤油十萬余桶,約計在伍拾萬元左右。(惟其中煤油尙有運往山西一部份,本地實際銷數不多。)雜貨、紙張、糖、顏料、火柴次之。總計約在三四十萬元之譜。出口貨以棉花為主,年在千萬元左右。他如陝西之棉,甘省之皮毛,靈寶之紅棗,運城之潞鹽。平陸之石膏及滬漢等處之煤油、洋貨、雜貨、麥糧等,均以此為轉輸之區。
(3)棉產概況 陝州及附近產棉,總以本地以溫塘大營最佳;至靈寶則以常家灣(俗稱丘上)為最。其品質之良,纖維之細,為全國之冠。澗水閿鄉次之,平陸又次之。植棉區陝州一地,約占全縣農田之半,每年平均產棉四萬余擔。以每擔三十元計,即在一百二三十萬元之譜。至靈寶所產者,兩倍于陜州,閿鄉倍之;平陸則有陜八分之五,計約產二十餘萬擔。連同山陜運來,除鄭州者不計外,全年成交約在七八百萬元以上。今歲雨水調和,播種極普。倘天時得宜,收成定有可觀,預計下季,大有激增希望。蓋一有打包廠、陝、靈,閿屬各區產棉,可就近在本地打包,運銷滬漢。即鄰近山陝兩省所產者,亦有紛至沓來之勢。其原因有三:(一)時間經濟;(二)運費節省;(每擔可省一元以上;)(三)易于銷售'(因在鄭打包,轉運愿漢各埠,買方惟恐花客以洛棉小冀等花,攙入亂眞。至在陝裝去,多認寫係來自德棉產區,不致有假,有此數因,故多樂在陜打包。)棉市前途,將日有起色。
(4)金融狀況市面金融之緩急,全槃于棉市之起落。以下季八月至翌年四月,為一年最繁金融季節。每至新花登場,現金卽
形奇缺。調撥不易,多由汴各地,運現接
濟,藉資週轉。已往利息,恆在二分以上;但自去歲因同業競爭激烈,通常僅在一分至一分二左右。通用貨幣,分現洋、鈔票、角票、銅元票、銅元伍種。現洋以人頭,站人為最通行,其他各牌亦可行使。有河南農工匯兌券,及中央中交行津滬字券,惟僅可行使本地,四鄉買賣,概須以現洋如交割。因昔年河南省銀行鈔票停競,鄉民頗受影響,以是咸有戒心。角票有農工所發行之一二五三種。銅元票、銅元,亦爲農行所發,商民稱便。匯兌以逆匯為多,順匯較少。至匯水之漲落,亦視棉市如何,以為轉移。
(5)工商業工廠僅有打包廠一所,資本四十萬元。機件裝置,與鄭州豫相若"速率較差,晝夜開工,每日可出貨四百余。工人三千余,實為陝州唯一之企業,有關于社會平民生計者匪淺,其他手工業,均在幼稚時代,無若何之補助,商業經營,以棉業為多。計分申、漢、陜、晉、鞏,及本地六幫。除本地幫而外,余均系行莊,新花登場,即次地投倒,次年收場,又相率歸去,每家最多三五人,附住各行號內,組織極為簡單。銀行有上海、中國、河南農工三家。銀號刻下僅有益晉、匯豐兩家。花行有十餘家,多係自買自賣,兼有花販性質,與鄭州各花行之代客買賣,從中取傭者,迥乎不同。至類似鄭州花行組織者,只有永昌一家轉運公司十餘家,糧行三四家。其餘洋貨、疋頭、雜貨等業。共有二三十家。統計城關兩處,共有商號一百餘家。其他無關重要)概從簡略。
(6)其他商人以外籍居多,素重信用,閒售交易,多憑一言寫定。以是銀行每于合法範園內,謀相當融通之方,藉以招徠。蓋以習俗使然'難以強制。此外此間產花既富,如能就近開設紗廠,或其他棉織廠,西部各省所需棉織品,既可自給:而于產稅運費方面,又可節省,實為一舉雨得。前上海上永豫紗廠,曾派人來陜籌設第二廠,已購妥地皮百余畝,計劃進行。而以政變中止,殊可惋惜。日後局勢倘能大定,商人踴躍投資,共商此舉,則市面振興,商業發展,讓有不可限量者也(完)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情況
牛占亞,洛陽河洛文化研究學者,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三門峽社科聯專家,三門峽高技能人才,三門峽第四屆技術能手,國家一級高級技師資格,副高職稱,大學講師,三門峽古村落研究主要參與者,三門峽姓氏文化研究會學者,三門峽湖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機電裝備現代制造服務工匠達人榮譽,獲國家授權專利19個,發表國際學術論文一篇,國內期刊論文5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