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淘汰賽提速階段,陸續披露一季報的上市車企,業績呈現冰火兩重天,多家車企業績承壓,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與此同時,頭部車企卻展示出十足的韌性,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上汽集團。面對2024年的“內卷外壓”上汽頂住了壓力,一季度快速找回狀態,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答卷,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及扣非凈利潤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除了一季度業績亮眼,上汽集團的銷量也在持續回暖,4月整車批售37.7萬輛,同比增長4.6%,今年以來單月銷量實現“同比四連漲”,1-4月整車批售132.1萬輛,同比增長10.7%。
對于上汽集團的狀態回升,敏銳的資本市場已提前捕捉并作出積極預判,一季度業績發布后多家證券機構給出上汽集團買入、增持或推薦評級,并上調了25-26年盈利預測。
給予資本市場信心的,是上汽集團全面深化改革后取得的一系列效果,去年11月集團全面深化改革會議上,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便立下誓言,“全面深化改革這一仗必須打贏,沒有退路!”
4月上海車展前的“上汽之夜”,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提出“內家拳、外家拳和組合拳”的三套拳打法,從乘用車、商用車業務的整合,到牽手華為打造新品牌、發布海外戰略3.0,大動作頻頻的上汽始終“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推進改革。
從落地效果來看,上汽集團打出的這套改革拳法,不僅出拳速度快,而且拳拳到位。
整合提速
自去年7月上汽集團進行領導層調整以來,“整合”成為集團改革主旋律,而王曉秋作為曾帶領上汽自主乘用車業務騰飛的帶頭人,第一拳的落點便是自主品牌板塊。
今年年初,上汽集團將乘用車公司(榮威、名爵、飛凡)、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五家公司組建為“大乘用車板塊”。
通過戰略整合、資源的配置優化,“大乘用車”板塊能夠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關鍵領域,提高資源利用率,打破了業務板塊之間的一堵堵墻,讓流程得以貫通、資源得以協同,產品落地不斷提速。
同時,“大商用車”的整合也在持續推進,上海車展期間上汽正式推出商用車戰略,以上汽大通為載體,整合輕型商用車板塊深化輕商業務融合,力求五年內突破年銷50萬臺,達成國內輕客、新能源輕商和輕商出口三個第一,并劍指2035年全球商用車第一梯隊。
對于上汽這樣一家眼光敏銳、布局廣泛的汽車集團來說,深度整合的確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資源優勢。在新能源、智能化、移動出行、金融、生態等眾多領域,上汽集團都“敢為人先”,擁有前瞻布局,建立起涵蓋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的 "七大技術底座",積累了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和人才優勢,在整合協同戰略下,這些優勢便是上汽深蹲起跳的勢能。
以產品開發為例,依托技術自研,整合后的“大乘用車”板塊確立了“大單品”開發模式,自研技術和平臺不僅能供應旗下各自主品牌,也能輸出給合資品牌,通過平臺化和規格化將單品規模做大、成本降低。
搭載上汽自研DMH超級混動技術的榮威D7 DMH,曾創造了單次滿油滿電行駛2208.719km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平均油耗僅2.49L/100km,這套技術在首搭榮威車型后,后續也能在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新車上落地。
智己L6(參數丨圖片)搭載的靈蜥數字底盤2.0,能實現2.74秒零百加速、33米剎停距離和92km/h麋鹿測試成績,操控極限媲美超跑。這套由智己品牌首發的靈蜥數字底盤,未來也能搭載在榮威、名爵和上汽合資品牌高端車型上,提高集團智能電動化產品的競爭力。
深度整合最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銷量的穩步回升。2024年上汽集團積極調整銷售策略、優化產品結構,讓其2025年得以輕裝上陣,今年前4個月累計銷售新能源車40.1萬輛,同比增長40.9%;自主品牌整車銷量達到85.1萬輛,同比增長24.4%,遠超行業平均的10.8%,占集團銷量的比重達到64.4%,較上年同期提升7.1個百分點。
促進銷量提升只是第一步,降本控費增益的效果更為明顯。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團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減少5.45%、7.14%;一季度末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40億元,同比增長187.98%。
據悉,接下來上汽集團的零部件業務也將加速整合,效果更值得期待。憑借70年的造車經驗與40年合資歷史,上汽內部擁有成熟完備的零部件產業體系,孵化出了華域汽車、聯合電子、延鋒等零部件龍頭企業。
此前賈健旭就提出了“所有企業要支持整車”、“零部件和整車一條心”的“整零同”,結束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之間的博弈。隨著零部件業務整合提速,上汽集團接下來經營業績邊際改善效果將更加凸顯。
開辟新戰場
除了原有業務加速整合,上汽也在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時代發展需求,主動擁抱行業變革機遇,積極開辟新的增長空間。牽手華為打造新品牌尚界,便是上汽在年輕化智能電動細分市場打出的一記重拳。
今年2月上汽與華為簽署深度合作協議,宣布將在產品定義、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2個月后的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新品牌“SAIC尚界”正式發布。
通過項目聯合開發,上汽和華為在產品定義、造型設計、智艙智駕、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全鏈路深度合作,上汽還專門為SAIC尚界項目組建了超5000人的專業運營及技術團隊,與華為工程師開展全生態鏈的深度合作。
目前,雙方深度融合的首個“結晶”已完成最后一次評審,將于年內亮相。尚界不僅能夠為上汽集團開辟一條全新的智能電動車賽道,促進上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細分市場的銷量增長,也能為轉型中的上汽集團提供新的發展思路,華為在產品定義、消費需求研究方面的能力,能為上汽打造“大乘用車”板塊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范本。
除了聯手華為打造新品牌,上汽和華為的合作還拓展至合資業務和商用車板塊。上海車展期間,上汽奧迪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A5L已正式亮相,二季度有望上市銷售。
上汽商用車也成為首個與華為合作的輕型商用車品牌,華為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等技術將先后在上汽商用車的皮卡、房車和公交車等應用場景生態中落地。
作為中國品牌的第二增長曲線,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車企競相爭奪的增量市場,上汽集團作為出海步伐最早、海外銷量規模最大的中國車企,在出海方面已搶占了先機。
隨著國際貿易局勢以及海外市場用戶需求的變化,上汽的海外戰略也進入3.0新階段,通過全球+本土組合的Glocal戰略,踐行“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的理念,對不同區域的市場采用因地制宜的定制化路線。
目前歐英市場已經成為上汽全球化戰略基盤,已建有歐洲設計中心,同步在籌建歐洲工程中心,以及探索歐洲本土化方案。在東南亞市場,上汽將深化東盟本地化合作,籌建KD工廠;在拉美、中東、澳新市場,圍繞全面Local化的戰略導向,不斷深耕本土;在非洲市場,以埃及、摩洛哥、南非為戰略支點,以點帶面,區域聯動。
這一差異化的精耕細作以及精準適配,不僅能降低上汽在海外市場的風險,還能通過生態合作實現價值共創。未來三年上汽將打造包括SUV、轎車、MPV、皮卡在內的17款全新海外車型,海外市場無疑將為上汽集團未來銷量和利潤增長提供更強的驅動力。
2025年,汽車行業加速分化,頭部車企正在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重塑競爭格局,上汽集團依托70年的造車積淀與創新魄力,展現出驚人的進化力,正在以最快速度走出低谷,開啟了新一輪增長曲線。
進入2025年后上汽集團業績與銷量的快速回暖,便是最好的證明。正如王曉秋在“上汽之夜”所說,“傳奇永不落幕,我們永遠在路上。”找回狀態的上汽,正在邁步從頭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