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體重管理年,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鑄就多學科體重管理新范式。
在健康備受矚目的當下,體重管理已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話題。為積極響應國家“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要求,2025年3月13日,一座健康新地標——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在南海之濱率先構筑起科學體重管理的標桿。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探索其在體重管理領域的諸多創新實踐,深挖其以智能診療驅動多學科協作背后的奧秘。
破壁而生,十年磨一劍,
鑄就多學科體重管理新范式
超重與肥胖作為多種慢性疾病的“導火索”,其管理需跨越傳統科室邊界。早在2016年,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就開設了非藥物干預體重管理基地,累計為5000多名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減重服務。2019年,特診門診組建“減重代謝管理MDT”會診團隊,由內分泌科、營養科、運動醫學與康復中心、中醫科、心理科、胃腸外科、呼吸內科等多學科團隊專家組成,共為500位超重肥胖和代謝性疾病共病患者提供“一站式體重管理+健康管理”服務。2025年3月13日成立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院長梁真表示,體重管理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落實國家慢性病防控戰略和“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的重要舉措。該中心并非一個簡單的“減肥中心”,而是服務于全民健康戰略,集“預防、診療、康復”為一體的健康管理中心。醫院將整合成熟的MDT團隊資源,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體重管理流程,建設“體重管理技術指導中心”,讓超重和肥胖患者享受到更專業、更精準的服務,努力打造深圳市體重管理的示范。
在這里,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篩查-診斷-干預-跟蹤”全周期體重管理,各學科密切配合。特診門診藍薇教授介紹道:“在我們體重管理中心,各個優勢學科強強聯合,通過綠色通道預約、跨科室排班同步接診、多學科聯合制定方案等方式,徹底打破傳統科室壁壘,共同為患者制定完整的診療方案。同時,對于體檢篩查出需要體重管理的人群,我們會主動干預,為其建立健康管理檔案,由健康管理專家確定診療方案,健康管理師負責預約,形成全周期動態管理;對于門診中各個專科診斷篩查出來、有體重管理需求的患者,我們體重管理中心亦會跟進。”
在分享中,藍薇教授例舉了臨床實踐中的一則生動案例。這是一位腎病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激素后血糖和體重不可控的增加,經多學科會診后,中心給予其飲食處方、運動建議、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等藥物,與腎內科醫生攜手,對其激素進行減量,最終患者的體重、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充分體現了多學科協作路徑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與此同時,中心提出“體重管理+慢病管理”雙重目標,以體重管理為入口,同步干預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真正實現了“醫病更醫人”。
精準體重管理
用科技與智能重塑診療體驗
在科技浪潮中,體重管理已邁入精準化時代。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與時俱進,在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驅動下,打造了“評估-干預-監測”智能閉環,重新定義了體重管理范式。
運動醫學科張新濤教授表示:“運動醫學與康復中心的‘科學評估系統’配備了三維步態分析技術、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評估系統、基于DeepSeek訓練的人工智能運動處方決策系統,以及遠程訓練與可穿戴設備等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這些設備可完成虛擬現實驅動的康復訓練,生成個性化運動處方,助力精準評估、智能干預和遠程管理。”
另外,在互聯網時代,患者足不出戶實現體重管理成為可能。張新濤教授提到:“通過醫院互聯網平臺及自主研發的隨訪系統,患者可實時上傳飲食照片、運動數據,系統能夠自動分析能量攝入與消耗,并根據患者情況,動態調整管理方案。”
這種智能化的體重管理極大地提升了就醫體驗與便捷性,減少了患者在醫院的聚集,緩解了醫院的就診壓力,讓醫療資源能夠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臨床醫生也可通過系統批量處理和分析數據,提高工作效率,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復雜病例的研究和治療中。
從“三甲孤島”到“全域星鏈”
推動醫聯體下沉,重構慢病管理新生態
如今,醫聯體模式通過資源整合、技術賦能和制度創新,正在重構體重管理與慢病管理體系。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在醫聯體建設方面積極探索,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醫聯體建設方面,體重管理中心的專家學者們亦深有心得體會。
張新濤教授特別強調:“基層醫療機構在體重管理中發揮了早期篩查與風險評估、基礎干預與健康教育、連續性管理等作用。在醫聯體建設過程中,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通過醫聯體,構建分層遞進的培訓體系,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臨床診療能力。”
在張新濤教授看來,為確保基層醫療機構與三甲醫院之間協作順暢,還需實現標準化的診療路徑、統一管理標準與流程;通過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實現電子病歷、檢驗結果互認及數據共享,并進行資源下沉與技術支持;通過醫聯體,統一采購藥品,解決基層用藥缺口。
總之,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將繼續全力推動醫聯體建設,通過整合資源、提升基層能力、優化協作機制等多方面舉措,推動體重管理與慢病管理工作在基層同步廣泛開展,為民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從深圳經驗到輻射華南地區
厚積薄發啟新程,雙管齊下筑健康
作為國家“體重管理年”的先行者,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經過多年探索,已經為全國體重管理輸出了優秀經驗。藍薇教授指出:“從2016年的‘非藥物干預體重管理基地’,到2019年的‘減重代謝MDT’會診團隊,再到如今的‘體重管理中心’,我們通過線下+線上、多學科、互聯網、MDT、企業體檢等形式,形成了一套優秀、可借鑒的模式。十年來積累下來的大量數據,將助力我們更好地建立區域性肥胖流行病學數據庫,反哺科研與臨床決策。”
未來五年,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將制定標準化流程(SOP);與體檢相關企業合作,開展科普進企業、體重管理進企業等活動;采用互聯網+MDT模式對全人群進行管理,與醫聯體及下級醫院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借助深圳的高科技優勢,探索AI與可穿戴設備在慢病管理中的深度應用,最終實現全人群“體重管理”+“慢病管理”雙重規劃。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減重,更是通過體重管理重塑全民健康生態,為健康中國提供可復制的創新樣本。”藍薇教授如是說道。
結語
在體重管理的征程中,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已然邁出堅實且創新的步伐。通過醫療資源的高效整合、智能科技的深度賦能以及分級診療的生態重構,中心正將“體重管理”這一健康支點,延伸為撬動慢性病防治體系革新的重要杠桿。
站在“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高度,這里迸發的深圳經驗,既是對國家體重管理行動的生動詮釋,更為全民健康生態的重塑提供了可復制、可持續的創新范式。
可以預見,在未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將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深化多學科協作,不斷拓展智能科技在體重管理領域的應用邊界,讓精準、高效的體重管理服務惠及更多人群,為華南地區及國家遞上一份關于“未病先防、既病共管”的先鋒答卷。
專家簡介
藍薇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國際醫療部特診門診主任
內分泌主任醫師 注冊營養師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國際醫療服務專委會委員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代謝與內分泌專委會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專委會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學會肥胖和體重管理專委會常委
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糖胖病逆轉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涉外與特需醫療服務分會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營養學會體重管理分會主任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慢病防治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女醫師協會理事
深圳市“市民健康大講堂百名專家團、健康教育科普專家團”專家委員
曾獲“深圳市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南粵好醫生“、“平安好醫生”獎
專家簡介
張新濤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運動醫學與康復醫學中心主任、運動醫學科主任,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民政部康復輔助器具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深圳市衛生健康特聘人才,深圳市衛生健康菁英人才,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運動康復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關節鏡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體育科普基地主任、深圳市運動醫學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深圳市骨科康復與運動康復專科聯盟理事長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