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水之畔,涇浜送暖
寶山位于長江出海口的感潮區域,境內“涇河”主水系曲折蜿蜒,通江入海,承接著澎湃的豪情;而為了應對水體流失而從涇河中引出的小小“灣塘溝浜”,則成為江南鄉民圍浜而居聚落的核心,展現著婉約的溫情,展現出滬派江南時空變幻的多元內涵。
涇浜彎折處好似母親的臂彎,使房屋被水環抱。暖陽傾灑在曲水河面,涇浜頭轉眼變成綠絲絳,暖意一下子就圍滿了家家戶戶。
沈家橋村里被水環抱的聚落
暖風吹綠涇浜頭,舊綠漸漸褪去,新綠緩緩萌發,層林盡染的樹影倒映在水面之上,又被掠過水面鳥兒劃開的漣漪加了一層濾鏡。
左:飛鳥東林梅塢碼頭 右:東林梅塢的密林
沈家橋村梅園宅附近的伴水鄉路
2
田間地頭,有勞有逸
竹隱清境民宿的老板在給屋后的浜頭兩岸培新土,別看這河道窄窄,每年在潮汐、風雨的影響下,土壤會流失掉不少。修整后的駁岸整齊了不少,“今年要種點什么呢?”田園小屋不是一蹴而就,理想居所是在一點一點的小心思中逐漸豐富起來的。
埠頭邊上,村民穿過茂密的竹林,取一瓢水,澆灌自家的花園。還有些民居離河邊更近,他們在臨水的后院壘了自家用的小埠頭,這幾天日頭正好,常能看到在后院河邊盥洗的村民。
左:埠頭上取水的村民;右:沈家橋村梅園宅盥洗的村民
為了應對不遠的炎夏,村民早早開始種下了薄荷,以驅散蚊蟲,使得正午有些炎熱的風中已經開始有了清涼的氣息。
顧涇畔竹影清境后院的薄荷
最忙碌的要數月見草花海里的蜜蜂,它毛茸茸的后腿上掛滿了金燦燦的“戰利品”。花涇的空氣中浮動著康乃馨的清甜與玫瑰的馥郁,花卉基地的溫室里,花農們種下的鳶尾正茁壯生長,它們有些已經被移到室外,即將被發往其他地方栽培,它們將帶去村里的夏意。
月獅花海中忙碌的蜜蜂
3
一方天地,人人得趣
木賊本來要和野花們并肩長高,偏要學竹子兄弟玩“節節高”的把戲。把它的節打開,將空心管夾在眉毛上甩來甩去,是田野踏青正確的打開方式之一。
月獅花海 木賊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葉留給陽光的間隙剛剛好,陽光灑在林間游樂園的滑梯上。孩子們追著光斑摸低爬高,萌寵們也得以在廣闊的田園間釋放天性,尾巴搖成了螺旋槳。路邊,年輕的媽媽帶著初來世間的孩子撥弄著花草,讓寶寶熟悉自然的觸感。
左:東林梅塢下的休閑場;右:寶月島萌寵樂園里玩飛盤的狗
左:沈家橋村路邊的母女;右:顧涇河畔打窩釣魚的大叔
樹蔭下,愛釣魚的大叔能坐很久,握著釣竿如老僧入定,柳條卻不似他那樣閑不住,要時不時撩撥一下他的腦袋。
正午時分,茶室里飄來明前茶葉的清香,老屋的屋頂遮去了灼熱的陽光,屋檐下是都市人伸手可觸的田園清凈時光,客人們可以懶洋洋地窩在椅子里,和朋友聊聊八卦、發發牢騷,身心的電量一點點充滿。
月獅村幸會茶事茶館
4
姹紫嫣紅,花月之浦
薔薇花爬滿了家家戶戶的籬笆,朝氣蓬勃,非常美麗,滿墻花籬笆大概是月浦鄉村的田園時尚單品。
月浦村宅時尚單品——薔薇花墻
刺梅開得很旺,奶奶讓爺爺替她摘一朵,因為抖音上說刺梅扦插能爆盆!爺爺雖然嘴上不情不愿,但還是給奶奶折了兩枝。
月獅花海里的刺梅和采花的奶奶
紅楓的花也悄悄地開了,它只有兩瓣,根部是淡淡的綠色,逐漸過渡到紅色,顏色與成熟的葉子無異,但形態上卻更圓潤一些。它混在一簇一簇的紅葉里,混在枝頭誰也分不清誰是花誰是葉。
月浦鄉村里的紅楓
都市青年們置身于花海中,圍坐在一水間花卉生態園的長桌前,將嬌艷欲滴的花朵插入花籃。大家聚精會神,將多肉和造景小樹小心翼翼地擺上花盆和景觀瓶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間忘記了學業的繁重與工作的乏味。螺鈿工作坊里,年輕人們正用鑷子拈起貝殼薄片,在漆器上拼貼出輪廓,陽光穿過彩螺時折射出彩虹碎影。
一水間花卉生態園的園藝diy活動
5
城鄉一脈,共赴未來
在鄉村,傍晚時分的斜陽將樹影拉成長長一道,林間的鳥鳴愈發清亮悠揚。鄉間林下的柏油小路上,回家的人們多了起來。掠過百花的微風,裹著此起彼伏的鳥鳴,將這場鄉村交響樂的余韻塞滿衣兜。
通往月獅村的鄉間小路
在城市中心的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日出江花,春來江水——滬派江南特色村落營造試點設計主題展》正精彩呈現寶山水鄉的現代轉譯。
寶山展區與寶山主題周
滬派江南的詩意,正藏在城鄉交融的脈絡里,等待你走進田間地頭,邂逅那一抹流淌的溫柔。
上觀號作者:上海寶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