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科技屆掀起巨浪。
2025年5月25日,國產芯片龍頭海光信息宣布換股吸收合并服務器巨頭中科曙光。
這場市值超4000億元的“父子并購”,
不僅是中科院體系內的一次資源整合,是響應證監會并購重組的呼吁,更標志著中國以“國家意志”對半導體和人工智能兩大戰略高地的總攻號角。
02
中國的產業發展史,就是一部市場化的歷史和并購重組史。
大約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1998-2010前后,
主要是整合基礎產業。
先是煤炭。
1998年,原煤炭工業部下放了94家礦務局,誕生大同煤業(晉能控股)、兗州煤業(現山東能源)等上市龍頭,開啟全面市場化。
2017年,中國神華和國電集團合并組成了國家能源集團,形成了總資產超過1.8萬億、煤炭產能超過5億噸的超級航母。
重組后,噸煤成本下降18%,煤制油轉化效率達48%,出口的煤化工產品占全球12%。
然后是電力。
2002年,國家電網拆分出五大發電集團,實現了廠網分離,華能國際、大唐發電等上市公司集中度從35%提升至60%。
2015年,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并變成了國電投,隨后并購五凌電力、廣西長洲等資產,水電裝機規模提升至745萬千瓦,核電機組超250萬千瓦,形成“水風光氫核儲”為基礎的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
再然后是港口。
2006年,上港集團整合上海港務局資產,集裝箱吞吐量從2170萬標箱增至今天的4700萬標箱。
隨后的模式,是浙江整合5大港口成立浙江海港集團,江蘇和山東成立統轄全省的港口集團。
第二階段是2010-2020前后,
主要是高端制造崛起。
先是高鐵。
2015年,南車北車合并為中國中車,曾因惡性競爭導致海外訂單利潤率不足8%的兄弟倆,合并后僅用3年將全球市場份額從29%飆升至58%,成就“中國高鐵”國家名片。
截至2025年,中國高鐵里程突破5萬公里,占全球70%以上。
再是船舶,
2019年,南船北船合并后成立了中國船舶集團,重組后LNG船打破韓國壟斷,訂單全球占比從7%飆升至35%。
最后是汽車。
2020年前后,東風與長安醞釀重組合并事宜,2025年,雙方明確表示重組方案基本已經完成。
第三階段是2020年迄今,
瞄準的是戰略新興產業,
2021年,中國普天整體劃入中國電科,軍民技術深度融合,5G基站芯片國產化率從30%提升至70%。
在巴基斯坦大發神威的國產預警機,型號正是“中電科-3”。
隨后就是這場海光與曙光的重組,意圖實現“芯片-服務器-算力-應用”完整閉環,形成人工智能的國家隊。
03
這幾年,大家的普遍感覺是,
賺錢到一定地步就搞不動了,卷的你死我活。
最好的破局之路是什么?搞出科技溢價。
縱觀歷史上,東大一輪又一輪的并購重組,本質是要打通“技術-產業-收入”的正向的循環,
通過“國家隊攻克技術制高點—央國企釋放基建紅利—民營企業進行應用創新—全產業鏈共享增值收益”的模式,
讓技術紅利去傳導反哺大眾,然后拉動消費。
只有新技術帶來的低成本、高利潤、高增長,才能擺脫國內過剩,占領海外市場,拉動資產價格的整體上漲,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加州富甲天下,還是因為技術密集。
所以,今天糾結于指數漲了跌了,K線紅了綠了并無多少意義,關鍵在于,你有沒埋伏在產業的必經之路上,拿住核心標的,任他風吹浪打。
當年在談人工智能時,大王講國家對最應看好的就是三個,并將其稱為“紫禁之巔”。
當年,寒王的價格是240塊,后來漲了3倍有余,我們不少星友拿到了今天。
大國崛起必然同步資產價格的上漲,
每一次國家意志的背后,都會緊隨一輪紅利的釋放和攀升,
我們在星球有《十年、五年角度的產業布局》《新一輪20年地產的區位和產品抉擇》等系列精華和問答,幫你埋伏下一個優質資產的黃金年代。
04
曾經,我們在半導體產業是拿過一手好牌,
有機會彎道超車的,
1984年,鄧工就說,一定要追趕先進,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
同年,人才和技術最密集的中科院計算所,根據精神成立了某想。
在倪院士和一眾技術大牛,各部委的傾力采購和支持下,公司發展迅速,技術不斷突破。
1990年,某想就成功開發了TLX9200芯片,采用1微米工藝,集成21000個門電路,性能比肩英特爾。
1991年,倪總又搞出了ASIC(專用集成電路芯片),而且一口氣就是五款,包括打印機,程控交換機芯片、甚至搞出了VGA顯卡等。
1993年后,它每年出貨100萬片芯片,在整機、主板、芯片、軟件等領域全面開花,被譽為世界級先進技術企業。
當年,英偉達剛剛成立,華為“土法煉鋼”,搞了第一塊交換機芯片SD509。
按照某想的領先趨勢和技術積累繼續下去,它必然就是中國的。
“微軟+IBM+英偉達”。
然而后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因為“貿工技”和重心轉向大亞灣地產項目等問題,
1995年,倪院士被公司解聘,掃地出門。
但事情還是要做的,
95年底,長者指示,
由中科院計算所出身、國家智能計算機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李國杰,拿著863計劃成果,成立曙光計算機產業公司。
批示給了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當時負責日常事務的第一副組長正是寶總。
為了有一個安靜的發展環境并方便獲得資源,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全都注冊在了寶總的家鄉天津。
從1995年倪院士淚灑中科院,到今天中國AI航母重組啟航,整整30年。
大王今天寫文的WPS,屬于當年倪光南團隊的邊角料技術。
春風若有憐花意,
可否許我再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