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蘇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腫瘤營養與代謝腫瘤科主任、臨床營養科主任
醫學博士 博士生導師 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
中國營養學會腫瘤營養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
《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
從事腫瘤內科臨床33年,發表學術論文逾200篇。
文章來源:腫瘤代謝營養治療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腫瘤內科領域的內卷現象 人類社會或文化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無法實現進一步突破和創新時,只能在內部不斷進行精細化、復雜化演變,從而導致整體效率下降、個體競爭加劇,社會學家將這種的現象稱作內卷。隨著國家醫保資金的管理越來越規范和嚴格,以及腫瘤患者日益提升的診療需求,近年來,腫瘤內科內卷現象已成為業內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不僅影響該臨床專業的健康發展,一定程度反映出全行業的運行狀態和改革的必要性。對于腫瘤內科在整個臨床醫學中的再定位及該專業整體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臨床醫學和腫瘤醫學的發展,積極直接參與抗腫瘤藥物治療的醫生和部分間接參與其中的非醫務工作者人員數量不斷增加,而資源(腫瘤患者數量)增長相對有限,導致以不同醫療機構腫瘤內科之間,甚至同一機構中不同腫瘤內科(病區)的競爭愈發激烈。 這種競爭不再是單純的能力較量,更多地表現為對有限資源的爭奪,使得各個腫瘤內科單體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維持或提升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因此,這種內卷現象實際取得的成果和效益并沒有相應地增加。 臨床整體質量和醫生的綜合素質并未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反而可能導致醫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被忽視。 腫瘤內科內卷使得機構管理者過于關注內部的競爭和細節的優化,而忽視了對外部新領域和新模式的探索,阻礙創新和突破的產生,使得腫瘤內科在一定時期內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腫瘤內科專業曾經歷野蠻生長階段 腫瘤內科專業在發展初期曾經歷過約三十年“蟄伏”階段。國內第一代從業醫生大都存在學歷不高甚至專業不對口的問題。隨著文革后新三屆大學生和研究生逐漸入駐臨床人數的增多以及其專業技術水平提升,伴隨著西方抗腫瘤藥物治療研發取得豐碩成果,腫瘤內科領域在本世紀開局前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實質上就是經歷無序和野蠻發展階段,表現為社會上各種力量紛紛涌入,資源配置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約束,出現一種看似繁榮的景象,大量的腫瘤內科創建活動興起。雖然患者的醫療水平短期內得到明顯改善,而這種繁榮缺乏可持續性和穩定性,源自其背后隱藏著資源浪費、診療規范、治療窗狹小等諸多問題。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腫瘤患者醫療服務需求不斷提升 隨著腫瘤內科領域的深入發展,人們對抗腫瘤藥物治療、病房環境、醫療服務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早期野蠻發展所積累的問題逐漸暴露,腫瘤患者需求的多樣化和高質量要求使得傳統的發展模式難以滿足新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在有限的資源中獲取更大的份額,滿足新的需求并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競爭模式開始發生變化,內卷逐漸形成?,F在大的醫療機構不再僅僅依賴于粗放式的擴張和數量的增加,而是更加注重內部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試圖通過在現有框架內的競爭來獲得優勢。這樣看來,在腫瘤患者醫療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內卷實質上就是一種自然的調節機制,可以促使醫護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從而推動腫瘤內科整體的進步。并且從長遠角度來看,腫瘤內科內卷有助于淘汰落后的知識儲備、臨床思維邏輯和科室運轉模式,為新的技術、模式和創新創造條件。
內卷是創新的原動力 腫瘤內科領域在內卷的壓力下激發創新動力,尋求新的方法和途徑,其目的就是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促使機構領導率領腫瘤內科的從業人員加大臨床技術操作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力度,探索新的技術和臨床工作體系模式; 腫瘤內科醫護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通過學習和培訓不斷充實自己。 這有助于提高腫瘤內科領域內的人力資源素質,為腫瘤內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擴大腫瘤內科治療窗,變諸多臨床不治之癥為可治之證。 在客觀上提升了腫瘤患者的臨床受益度; 醫療機構的資源會逐漸向更有效率和更有價值的領域集中,有助于優化資源的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得醫療資源能夠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例如,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居高不下,而醫療機構營養科卻常年處于閑置狀態,將腫瘤內科的腫瘤患者需求與臨床營養科的專業優勢有機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推動腫瘤內科領域的升級和優化: 解決腫瘤內科臨床疑難雜癥、擴大其治療窗、顯著降低抗腫瘤藥物治療副作用、有效解決腫瘤患者營養不良代謝紊亂問題。 從而進一步擴大腫瘤內科住院規模和提升競爭力。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專業技術進步是腫瘤內科發展的必由之路 不斷有效獲取腫瘤內科領域及其相關學科最新信息,認真理解、尊重卻不照搬權威學術組織發布的各種“指南”,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是在內卷現象肆虐前提下還可以取得優勢的關鍵。 隨著臨床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加強學習和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并最新臨床技術的應用和自身腫瘤內科創新技術的嘗試,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推動腫瘤內科領域的優化升級; 在“千軍萬馬”爭奪腫瘤內科業務導致的腫瘤患者相對短缺的情況下,整合臨床營養技術和抗腫瘤藥物治療的學科整合創新可提高現有腫瘤科的利用效率,擴大腫瘤內科治療窗、解決腫瘤臨床多種疑難雜癥,可以提升腫瘤內科醫療技術水平,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選擇性地涉足高科技領域并深耕,是應對內卷的一種有效策略。 關注腫瘤內科發展的趨勢和熱點,選擇具有潛力和前景的細分領域進行學習和研究。 不斷提升個人的臨床和科技素養和專業技能,通過學習相關的課程、參加培訓和實踐項目等方式,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積極參與臨床技能創新創業活動,與團隊合作,將個人的創意和技術轉化為實際的臨床技術服務。
抗腫瘤藥物治療是腫瘤內科發展的基石 無論如何離經叛道,都離不開抗腫瘤藥物治療這項根本業務技能。 可以聯合前已述及的臨床應用技術,也可以聯合放療技術、中醫中藥技術、心理醫學技術,甚至運動醫學技術等。 無論如何整合上述技術,學科如何發展,抗腫瘤的近遠期療效以及副作用低下始終是腫瘤患者的重要保障,是衡量腫瘤內科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尺。 作者比較認可以下三種腫瘤內科建設模式:
※ 第一種模式: 依據病種將腫瘤科細分成若干個亞專科: 諸如上消化道腫瘤內科、下消化道腫瘤內科、消化腺腫瘤內科; 呼吸道腫瘤內科、肉瘤內科等。 這種模式適合大型醫療機構,存在深入探索是準確獲取同領域內最新信息和專業性更強等優勢;
※ 第二種模式: 將腫瘤內科與放療科整合在一起,科室內部劃分為內科組和放療專業組,十分有利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之間的協調,適合中型大小的醫療機構;
※ 第三種模式: 整合腫瘤內科和營養科臨床質量管理體系、臨床技術方案和技術崗位后,組建成腫瘤營養內科,專業診治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代謝紊亂問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在其腫瘤院區(西區)組建了這樣的科室,運轉接近十二年。 拯救大量的營養不良代謝紊亂的腫瘤患者、癌性腸梗阻患者、癌性惡液質患者,甚至是多臟器功能衰竭腫瘤患者。
小結
深入理解腫瘤內科內卷的意義,認識到內卷實質上是學科升級迭代的必經過程,是推動腫瘤內科創新的動力。 在應對內卷時,應積極擁抱臨床技術升級和醫學高科技升級,同時不忽視腫瘤內科臨床基本功,保障腫瘤患者醫療需求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抗腫瘤藥物治療的療效并降低其毒性,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并延長其生存期。 腫瘤內科只有適應不斷提升的醫療技術水平和不斷變化的腫瘤患者對于醫療服務需求,很好解決腫瘤臨床諸多難題,方可實現持續發展。
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簡介
具腫瘤內科和臨床營養科雙重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崗位。系國內首支腫瘤營養代謝內科整建制臨床團隊,團隊組成包括:腫瘤內科醫師、臨床營養醫師、臨床營養師、公共營養師、臨床藥師及腫瘤科護師。病區開放床位54張和日間化療病房,開設腫瘤內科普通門診、腫瘤營養代謝專病門診、癌性腸梗阻專病門診。配備臨床營養檢測分析儀、人體成分分析儀、能量代謝檢測車、腸功能檢測生化分析儀等臨床營養專業設備和腸內營養配置室。
開展腫瘤內科常規業務:
■ 腫瘤內科常見病及疑難病診治
■ 腫瘤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減積(姑息)化療
■ 腫瘤生物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
■ 承接腫瘤藥物的臨床試驗研究
■ 承接腫瘤特定疾病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的臨床試驗研究
■ 晚期腫瘤患者減癥治療及多線綜合治療
??铺厣R床業務:
營養不良腫瘤患者抗腫瘤藥物治療(化療、分子靶向、免疫治療等)
營養不良腫瘤患者的代謝營養診斷和治療
晚期難治性食管癌多線藥物綜合治療
癌性惡液質逆轉治療
癌性腸梗阻內科診治
癌性上消化道梗阻內科診治
診治癌性急慢性胃癱
調理腫瘤患者胃腸道功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環湖東路107號
電話:0551-65327618(醫辦);
0551-65327619(護辦);
0551-65327662(門診)
門診時間:
楊守梅
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腫瘤內科專家門診:周一上午, 周五下午
劉偉巍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腫瘤營養化療門診:周一下午
劉 杏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腫瘤營養內科專病門診:周二上午
李世偉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心理醫師
腫瘤營養化療門診:周三上午
潘麗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腫瘤營養內科專病門診:周三下午
吳 丹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心理醫師
腫瘤營養化療門診:周四上午
馬懷幸
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臨床營養醫師
腫瘤營養內科專病門診:周五上午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5月 27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98426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