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電梯,47秒直達離地239米的朵云書院·旗艦店,書院中的咖啡店因可以飽覽城市天際線而早已成為熱門打卡地。如今,因為沉浸式戲劇《摩天大樓》的入駐,沉入夜色的咖啡館搭起舞臺,演員從觀眾身邊走過,這里成為上海最高的戲劇現場,陸家嘴的璀璨夜景也有了新一重“打開方式”。上周五,《摩天大樓》在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52樓朵云書院·旗艦店咖啡館首演,獨特的體驗讓觀眾在社交平臺發文:“在摩天大樓看《摩天大樓》的心愿達成了!”
文匯報記者注意到,在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進程中,演藝新空間已然成為構建申城多元化演出業態的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不斷豐富著舞臺市場供給。靈活、多變、沉浸式,承載著這些屬性,演藝新空間正在打開越來越多玩法。無論是在全天候的文化街區上生·新所、可以漫步的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還是璀璨的陸家嘴天際線,市民游客都可以享受戲劇藝術與城市景觀的雙重魅力。
摩天大樓、江南古宅見證戲劇現場
在52層樓的玻璃幕墻內看戲,是什么樣的體驗?演員在觀眾幾米外飆戲,而窗外是陸家嘴的霓虹,黃浦江的夜色。現代人劇社總監、戲劇制作人張余有著豐富的沉浸式戲劇經驗,他告訴記者,在城市地標演出,劇目的選擇更需要考究,只有與環境相匹配,才能創造出1+1>2的效果。
上周末開始至6月中旬,上海最高書店在晚上八點結束當天營業以后,就有百余位觀眾用另一種方式走進了都市夜景里的“摩天大樓”:節奏忙碌的魔都人,在陸家嘴最繁忙的地標,穿越到了芝加哥,來到“6名陌生人在一棟摩天大樓屋頂相遇”的外百老匯喜劇現場……世紀朵云副總經理夏琦透露,這是書院空間首度演出話劇,“地標式的文化空間與《摩天大樓》的戲劇故事如此契合,也是書院文旅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
百年老墻、青石板路,電影《小城之春》中,導演費穆曾用長鏡頭展現了20世紀40年代古城松江的景色。這個月,音樂劇《小城之春》回到電影的拍攝地松江,在廣富林內的國內首個江南古宅演藝空間——知府樓明清古宅向經典致敬。選址在此演出,《小城之春》制作人張余看重的便是演出的在地性和600年古宅的氛圍感,“每一塊磚石,甚至當天的天氣,都是表演的一部分”。“老宅的梁柱低語著歲月,歷史與當下在此折疊共生。”看罷演出,走出老宅,觀眾的留言也真情涌動:“此情,此景,值得,懂得。”據張余透露,繼五一假期期間演出場場滿座后,《小城之春》計劃6月起每個周末在廣富林內的知府樓繼續上演。
戲劇IP反哺城市文化空間
當“日咖夜酒”成為年輕人的生活風尚,戲劇制作方也希望用“日咖夜戲”的新鮮方式留住更多消費者的夜間時光。白天是咖啡館,晚上是小劇場,現代人劇社已深耕多業態演出空間多年。入駐朵云書院咖啡館前,劇社已在上生·新所的各個空間上演了20部咖啡戲劇,戲劇也因此成為園區內最活躍的文化因子之一。據上生·新所相關方面透露,今年五一期間,第五屆咖啡戲劇節與公共空間的手作市集疊加舉行,拉動園區客流同比增長超230%。
定位為7×24小時活力文化街區的上生·新所目前已包含文化娛樂、商業、辦公等業態。與此同時,園區內的特色老建筑空間也為戲劇、市集、音樂會、講座、展覽等多元文化活動帶去了文藝復古風情。五年來,園區沉淀著咖啡戲劇節、懸疑戲劇展演周兩個戲劇文化IP。上生·新所方告訴記者,戲劇節的舉辦推動上生·新所形成了“無店不咖啡,空間皆可戲”的氛圍,豐富著園區內的文化生態。蔦屋書店的酒廊、seesaw咖啡館、oats light咖啡館、一九四零自行車店上演了包括《情迷愛爾蘭咖啡》《廣告牌》在內的戲劇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