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新型儲能產業,以風能、太陽能、氫能等可持續能源為主的新型能源體系日益發展壯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持續能源專業應運而生。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可持續能源等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2023年,河南師范大學申報并獲批設立可持續能源專業,成為繼上海交通大學、福州大學之后國內第三所設立該專業的高等院校。
提及河南師范大學,大眾可能會立刻與教師聯系起來,卻忽略了其強勁的科研實力。目前,河師大建有河南省第一個河南高校牽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還有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1個。
依托這樣的平臺,一批以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抗腫瘤、抗病毒系列核苷類藥物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實現了產業化,科研成果卓著。
在河南師范大學西校區的一棟實驗樓,是化學化工學院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所在地,液態鋰離子電池系統、固態鋰電池等一項項科研成果正是從這里誕生,可持續能源專業正是依托這一實驗室而建。
實驗室主任楊書廷教授及其團隊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在新能源領域開展相關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30多年來,該團隊取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和產業化的研發成果。其中,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科研成果轉化產品供應比亞迪、哈光宇等國內知名企業。
綜合性和應用性強是可持續能源專業最大的特點,它是一門跨化學、物理、電子、材料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特色工科專業。要知道,河師大的理科是強項,化學、物理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是河南省唯一一個數理化生4個學科百年來綿延不斷的大學。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可持續能源專業的核心課程涉及環境、能源、經濟等諸多領域。此外,工程熱力學、能源梯次利用、固體化學、云計算與能源大數據、碳中和技術、能源經濟學、先進節能技術等多種課程,都被納入了專業課程體系中。
目前新能源企業中80%以上的技術人員來自化學、材料等傳統專業,嚴重缺乏來自可持續能源領域擁有高端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人才。河師大的課程體系就是面向未來能源可持續化的全產業鏈,使畢業生具備較為全面和系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與可持續能源領域急需的高端人才完全匹配。
“選對專業比考高分更重要”。近年來,新能源的發展有目共睹,可持續能源作為新專業,未來發展將持續釋放職業紅利。河南師范大學作為全國第三個獲批該專業的高校,憑借的是理科的實力和在動力電源方面的多年深耕。有實力、有科研成果、有一流平臺,這樣的專業才是真“王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