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里,有一類角色厚積薄發。他們前期或許武學進展不快,然一旦悟透練熟,功力突飛猛進,逐漸顯露高手之姿。早先表現平庸卻終成一代大俠的郭靖,即這方面典型代表。
著眼西安各區縣(開發區),其實也有這樣的角色。
比如西咸新區,在“悟透練熟”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與秦創原總窗口戰略之前,經濟數據不顯山不露水。但大約從2023年開始,其經濟發展突然提速,主要指標在省市總量中的占比不斷提升,今年一季度同樣“開門紅”,年內跨過千億級門檻幾無懸念。
但其實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區快速增長背后的特征:一是民營經濟活躍。西咸新區近年來市場主體快速井噴,數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且其中95%為民營企業;二是新興產業挑大梁。該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4100家、6878家,高企新增數和占比均為全省第一。
按照金庸小說情節,這儼然“悟透練熟”的態勢,接下來就要奔著大俠去了!
01
一季度經濟表現作為全年的“首份答卷”,往往具有風向標性意義。其重要性不僅在于短期增速,更在于為全年經濟定調、為政策發力提供依據、為市場信心錨定方向。就此而言,西咸新區一季度的調子定得如何?
GDP的表現最為直觀。
近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西咸新區(直管區)一季度完成GDP總量227.52億元,同比增長7.2%。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在全省GDP總量中的占比,也從去年年末時的2.65%上升至2.76%。
鎬京筆記梳理發現,大約從2023年開始,西咸新區經濟開始顯著加速,持續至今。還有一點值得關注,西咸新區(直管區)2024年GDP達到941.2億元,按照眼下增長態勢,今年大概率躋身“千億級”開發區梯隊。
千億級幾乎是一座地級市的概念,隨著規模效應和邊際效應顯著釋放,相應的產業、人才和資本吸引力也會邁上新臺階。這對于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及西安新軸線建設而言,無疑是極大利好。
不難發現,西咸新區的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從培育期向爆發期逐漸進化,這種進化必然會帶來投資的快速增長。
舉例來說,西咸新區一季度開工的120個重點項目中,產業項目投資占比超85%,正在推進中的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數據中心西咸園區、空港生態環保新材料產業集群,尤其凸顯產業“新”勢頭。
再者,市場主體的變化也非常明顯。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西咸新區培育市場主體累計達到85.3萬戶,占全市27.11%,成為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的企業聚集“主陣地”。
縱覽整個西安,從秦創原誕生之前的2020年到2024年,市場主體大約增長了84萬戶,而同期僅西咸新區便增長近58萬戶,占全市增長量近七成。
民營經濟一直都是地區經濟發展的硬核力量。
西咸新區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攀升,2024年達464億元,占GDP比重接近50%,較2023年提升2.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占比達到95.3%。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4100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了90%。
在此基礎上,培育壯大了同力、太合、源杰半導體等一批優秀本地民營企業,同時招引隆基、三一等一批優質民營企業紛紛落戶,為區域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勁動能。
02
數據層面,或許還不足以完全描繪出西咸新區的發展態勢,接下來不妨深入產業肌理進一步剖析。如此,可以看到一個非常生動的“三高”(高技術產業發展、高質量發展和高速度發展)畫面。
縱觀西咸新區當前的新質產業格局,可以劃分為三個類型:
一是以人工智能、氫能、低空經濟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創新濃度高漲;二是以光伏、儲能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已形成高質量的協同產業鏈條;三是以新能源、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集群,規模正在快速擴張,構成區域經濟增長的高速引擎。
僅以第一類產業集群為例。
近些年,西咸新區利用秦創原總窗口優勢,在培育新經濟生態方面持續深耕,逐步形成了氫能、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4個全省秦創原未來產業創新聚集區——4個賽道的卡位非常關鍵,且產業基礎設施的布局初具規模。
譬如,西咸新區建成全省首個專業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成立低空經濟(無人機)產業聯盟和低空飛行檢驗測試服務聯盟。在此基礎上,陸續落地了重慶駝航無人機、泛音無人機等一批項目,聚集愛生、科為等低空經濟企業84家,涵蓋整機研制、上下游配套、運營服務等產業環節。
再以智能網聯為例,西咸新區作為西北首個全域開放智能駕駛商業化的區域,從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招引、核心技術研發、車輛運營等層級漸進突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超40億元。
通過前瞻布局基礎設施與產業生態,引導新興產業、應用場景與市場需求的匹配,推動產業協同、集群發展,聚焦“難而正確的事”,也是西咸新區產業基本盤不斷鞏固突破的原因之一。
反饋到具體數據方面,今年一季度,西咸新區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15.1%、22.2%。規上文體娛、租賃和商務服務、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營收分別同比增長42%、41.5%、28.9%、14.6%。
03
進一步看,關于西咸新區的成長預期,與多位政經觀察人士交流,三個層面比較有共識:
一是西安都市圈擴容的關鍵變量。
西咸新區是西咸一體化的核心承載區,以“七個一體化”為抓手,2024年推進實施一體化重點項目164個,紐帶作用、縫合功能不斷提升。
在交通互聯、產業協同、資源共享深入推進的基礎上,接下來,85萬市場主體的突破發展將成為重要變量(如前不久簽約的湄南生物10億元生態材料項目,將創造2000個崗位),加速推動人才、資本、產業聚集,拉動就業、居住、消費等“產城人”場景,為西咸一體化和西安都市圈建設輸入澎湃動能。
二是與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深度綁定。
西咸新區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起步,積極發揮秦創原總窗口功能,創新要素和生態已融入區域肌理,灃西新城的智能駕駛接駁車、空港新城的氫能公交便是典型代表。科技創新主體層面,2024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增總量及占比均排名西安市第一。
諸此等等,西咸新區持續向創新驅動發展高地邁進,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示范。
譬如,“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 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特別案例”;《校地企聯合共建西部科教高地——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探索與實踐》入選2024年《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實踐案例叢書(第二輯)》。
三是有望搶占全球產業鏈重構機遇。
在創新生態賦能之下,西咸新區產業結構呈現出前沿與開放的特點。除前述氫能、低空經濟、智能互聯等產業之外,再如涇河新城已招引光伏產業鏈項目33個,總投資901億元,灃東新城匯川儲能基地全面達產后產值80億元……依托空港新城臨空經濟區及港鐵聯運樞紐作用的發揮,這些落地西咸新區的產業和投資,有望進一步在全球產業鏈中搶占機遇。
撰 稿丨田亮 舍瓦
編 輯丨唐執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