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活到75歲,碰上癌癥的概率是多大?”“腸道腫瘤會傳染或遺傳嗎?”“長期不吃早餐會增加患癌風險和癌癥死亡風險嗎?”“要不要去做基因檢測?”近日,徐匯區漕河涇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籌)在石龍黨群服務中心啟動“常康筑漕、暖融生活圈”——社區“醫養食心”慢病營養干預與心理關愛智創行動。現場,腫瘤醫院的專家們拋出了很多“居民心中隱秘的疑問”,從問題入手,為社區居民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講解,受到居民的歡迎。
啟動儀式
毗鄰上海南站的石龍黨群服務中心是融合為老、醫療、助餐、文體功能為一體的新一代復合型社區“生活盒子”,也被媒體稱為“徐匯中城”最大的“生活盒子”。近年來,健康科普活動越來越受到居民的歡迎,此次三方合力開展社區居民營養、心理精準科普和試點,致力于為“生活盒子”注入更多高質量、多元化健康元素。
講座現場
活動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專家開展了“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與篩查”和“關注腸道健康:大腸癌的診治和預防”等科普講座。后續,腫瘤醫院還將攜手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籌)開展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與社區食堂健康菜品的深度調研。
癌癥患者調研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顧文英告訴記者,關口前移到社區對于腫瘤的預防十分關鍵,此次向漕河涇街道捐贈腫瘤康復促進培訓項目名額,致力于為社區賦能,面向的對象包括不局限于社區醫療工作者、康復工作者和社工等,希望能把腫瘤防篩診治康復的科普知識融入“生活盒子”,切實提升居民在生活圈的獲得感。
據悉,漕河涇街道將積極整合醫療資源與社區平臺,聯合專業機構,推動癌癥防治知識“進社區、進家庭”,持續讓科學防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將專業防癌知識轉化為社區居民可操作的生活指南,為社區健康文化注入新活力。
記者:姚麗敏、陸海捷
照片由漕河涇街道提供
編輯:陳海笑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