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伴隨著三大戰役以我軍勝利而告終,老蔣也在桂系和美國的雙重壓力下選擇了暫時引退下野,將權力象征性移交給“副總統”李宗仁。
不過,李宗仁雖有心利用和談來做一番事業,奈何老蔣的“退而不休”始終在背后形成掣肘,這讓他苦不堪言,卻也無可奈何。
當年7月16日,在我軍南下部隊陸續進軍中南、西南和寧滬杭的關鍵節點,不甘寂寞的老蔣也開始向李宗仁公開攤牌了。他在廣州組織部分“中常委”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了所謂的最高決策機構“中央非常委員會”,自己和李宗仁分別擔任正、副主席一職。
這樣一來,名義上已經下野的老蔣,又重新以另外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來達到重新出山的目的。不過,這樣欲蓋彌彰的操作無疑使他和李宗仁之間的關系更加惡化。
老蔣從幕后走到臺前之初,蔣、李二人的關系似乎是大家都能預見的。每次“非常委員會”會議,二人都處于一種“冷戰”狀態,彼此不置可否,讓參會人員也都無所適從。
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朱家驊為緩和這種僵持局面,向李宗仁建議主動宴請老蔣,以緩和彼此間的矛盾對立關系。
其實,拋開長期以來的派系之爭,李宗仁和老蔣都清楚“合則有利,分則兩害”的事實,出于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即便二人貌合神離,對外也會盡量表現出一團和氣。
因此,李宗仁接受了朱家驊的建議,向居住在廣州梅花村陳濟棠舊公館的老蔣發出邀約,另一邊收到邀請的老蔣也欣然接受。當然,李宗仁或許是出于真心改善關系的考慮而行此誠意之舉,但老蔣的言行舉止卻更像是在例行“走過場”。
與李宗仁這邊按部就班、井然有序的宴會籌備程序相比,老蔣的出行陣仗就顯得有些“隆重”了,不僅臨來之前就通過便衣形式封鎖街道,自己的衛隊剛一抵達宴會迎賓館便將整個大樓團團圍住。
種種“如臨大敵”的舉動雖然令李宗仁心中頗有微詞,但畢竟自己又是東道主,不好表現的太過明顯,索性也就一切照常進行。
關于二人這次宴會的具體細節,在以往史料中記載和披露的并不多,后人所參照的也大都來源于《李宗仁回憶錄》中的情景再現。
據李宗仁回憶,宴會剛一開始他便發現隨同老蔣前來的蔣經國不見了蹤影,在他向老蔣示意請蔣經國一同就餐后,老蔣卻直接回絕了:
盡到地主之誼的禮節,李宗仁也就沒有再多說什么。但當宴會結束后,他從副官口中得知,蔣經國專門帶一部分人在后廚逐一品嘗每道菜品,而后再端上餐桌。
這讓李宗仁頗為憤慨,以至于多年后撰寫回憶錄時,他依舊毫不掩飾自己對蔣氏父子的不懣:
當然,這也不能怪老蔣過度緊張,本就通過權術斗爭起家的他,對“鴻門宴”這種事情極為敏感,加之多年前“西安事變”的陰影仍歷歷在目,讓他不得不對每一次赴約保持一種高度警惕。
早在大革命時期,老蔣借助“廖仲愷遇刺”一事將胡漢民、許崇智等實權人物剔除出局,借以收編了整個粵軍部隊。
此后,他陸續通過“中山艦事件”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為自己積蓄了嫡系力量,在政治聯姻后又取得了江浙財團的支持和帝國主義列強的扶助,最終通過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對地方軍閥的統一。
在這一過程中,老蔣雖然是表面的“勝利者”,但其陰鷙毒辣的手段和反復無常的做派引起了各方勢力的一致反感,最終也為自己的敗亡結局埋下了深刻伏筆。
頗有意思的是,得知老蔣重新到廣州視事的消息后,向來與之積怨較深的粵系將領張發奎曾主動建議李宗仁,效仿昔日西安城中的張、楊二人對蔣進行扣押。
被李宗仁婉言謝絕的張發奎并不甘心,繼行政院長何應欽辭職后,他又同薛岳、余漢謀和白崇禧等人聯合主張實行“軍人內閣”。
結果,不僅這一主張再次被李宗仁拒絕,另一邊感受到風吹草動的老蔣,也暗中將嫡系部隊調離廣東。為此,張發奎主動向李宗仁發泄著內心的不滿情緒,以至于說到激動處竟直言對方“太過膽小”。
事實上,李宗仁并非不愿拿下老蔣,實在是此時即便拿下對方,對桂系和國軍整體頹敗的形勢而言也無濟于事。當然,對張發奎的解釋中,李宗仁的態度還是略顯保守一些:
隨著兩廣地區的朝不保夕,以及西南軍閥劉文輝、鄧錫侯、盧漢等人頻頻與我軍接觸,李宗仁和老蔣均意識到局面嚴峻程度已到不可控的地步。
最終,老蔣將全部精力放在經營海峽對岸的孤島上面,而李宗仁則拋下“代總統”的虛職頭銜,獨自飛往美國養病。
至此,桂系與老蔣的明爭暗斗才算正式落下了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李宗仁在這次宴請老蔣后不久,即主動提出與對方面談。按照李宗仁回憶錄中記述,這次會面一開始,他是占據明顯“話語權”的:
為此,李宗仁從解放戰爭初期國軍在東北戰場節節失利,到后期徐蚌會戰全軍覆沒,再到經濟領域發行金圓券引起社會恐慌等等現實境況,言辭犀利的遍數老蔣的失當之舉。
出乎他意料的是,老蔣這次并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針鋒相對,自始至終都沉默寡言,未留下一句有效的答復。直至他提到對方授意湯恩伯接替朱紹良,任福建省主席一事時,老蔣的臉上才泛起了一絲波瀾。
用李宗仁的話講,老蔣對自己這段“越權行事”的經歷深表歉意,當面含笑向自己道歉:
在當時的情況下,老蔣說出這樣的謙卑之詞,大概率是基于木已成舟的事實下一種故作姿態的表示罷了。
此后不足一個月時間里廣州即獲解放,李、蔣二人也走向分道揚鑣。
1965年夏天,定居美國近16年的李宗仁接受周總理邀請,正式踏上祖國故土。在響應號召積極撰寫回憶錄時,李宗仁依然堅信自己當初在廣州對老蔣的一番話語令對方愧疚汗顏。
當然,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分析看待這件事,不難發現老蔣淡定態度的背后,一是出于對自己重掌大權后足以碾壓桂系勢力的自信,同時也包含了對李宗仁話語的部分反思與認同。
這一點,似乎從他后來在寶島上重新洗牌,對白崇禧、胡宗南、孫立人等人高壓控制的手段和措施也不難看出。
昔日的功過是非,也終究還是要留待后人去評說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