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看看我的手?!?/p>
劉芝蘭阿姨伸出雙手,手背上幾乎看不出治療痕跡,“我是很多年前在市一醫院第一批治療的腫瘤患者,當時宣布只能活一兩年。但現在我不僅可以坐在這里,而且生活質量也很好。邢紅老師做的PICC(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技術,是我們腫瘤病人的福音,血管不會硬化、紅腫了,真的幫了大忙!”
今年護士節當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公布第50屆南丁格爾獎名單,中國以7位獲獎者的亮眼成績位居榜首。邢紅的名字也格外引人注目。這位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護師,在39年的護理一線工作中,將大部分時光都獻給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腫瘤患者,并創下了10個“第一”:成功置入上海市第一例PICC、開展全國第一例非超聲引導改良塞丁格技術、撰寫國內第一本《PICC護理常規》、牽頭完成國內第一部《超聲引導PICC置管技術專家共識》、開設全國第一家PICC護理門診、創建全國第一家PICC護理技術培訓中心、第一批建立上海市護理學會PICC護理專業護士實訓基地、創立上海第一家臨床靜脈通路護理工作室、建設上海第一批標準化靜脈導管維護社區示范基地、打造上海第一家腫瘤患者康復沙龍……
“忘不了患者抓住自己的手”
90年代初的中國,腫瘤患者基數龐大。當時所用的靜脈化療藥物刺激性大、注射技術落后,化療中的靜脈損傷嚴重影響了患者治療效果。因為傳統化療藥物通過靜脈輸注,其注射位置往往選擇在手背。在留置針尚未普遍應用的年代,腫瘤患者化療期間需要接受反復靜脈注射,藥物刺激會引起“化學性靜脈炎”,化療藥物外滲后還可能引發組織潰爛而造成殘疾。反復的注射和化學性靜脈炎會使化療患者手背紅腫、疼痛、潰爛,輸注過程十分痛苦,每一次注射都成為患者的煎熬。
“我每次聽到護士在走廊里推著治療車的聲音,就會害怕到渾身冒冷汗......太痛苦了,要么放棄吧。”邢紅至今還記得那位患者抓著自己的手,說著哽咽的話語。年輕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拔乙欢〞业綔p少腫瘤患者痛苦的根本性的方法?!毙霞t暗暗下定決心。
1994年,市一醫院率先在全市綜合性醫院中建立腫瘤科,邢紅成為首批腫瘤科??谱o理人員。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參加護理專業培訓時聽到了“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技術”,相當于為靜脈搭建一條“血管通路”,能有效解決腫瘤患者外周靜脈頻繁穿刺和藥物刺激靜脈血管的難題,但當時在國內尚未應用。
培訓結束后,她立即打電話給生產企業,詢問是否可以提供培訓資料和操作光盤,同時著手自己研究,不斷查閱國外相關文獻。1998年,她為一名腫瘤患者置入了PICC,成為上海市首位成功應用PICC技術的一線護士,使腫瘤患者因化療導致的紅腫、潰爛的手背成為了歷史。
2002年的護士節當日,邢紅開設了全國首家PICC護理門診,這也是首家可以掛“護理門診號”的專科門診,極大方便了腫瘤患者的后續治療,為??谱o理門診建設開辟了新路徑。
大涼山,5歲患兒建起細細的“生命通道”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高發地區。2024年,隨醫院前往涼山的一次義診中,邢紅發現當地的結核病和艾滋病患者對于長期輸液的解決方案有著迫切需求,尤其是幼兒和老年患者。邢紅當即決定,在當地持續開展定點幫扶,深度推廣PICC置管技術,讓更多特殊患者盡快實現靜脈輸液全程的“一針治療”,解決廣大患者切身的實際需要。
邢紅在當地開展的第一例PICC置管,受益者是一位年僅5歲的小女孩。孩子因腸結核、腸梗阻導致不能正常進食,營養狀況急劇下降,急需靜脈輸注營養制劑。然而,女孩的靜脈條件非常差,每一次注射,孩子的哭聲都讓人揪心,孩子的父親則在一旁著急落淚。邢紅憑借豐富的經驗,采用超聲引導技術為小女孩成功置入PICC導管,打通了治療的難關。當營養液和藥物通過這條細細的“生命通道”流入小女孩的體內,她原本悲傷的眼睛重新涌起了溫暖。
如今,作為全國知名的PICC護理專家,邢紅贏得了各地患者家屬乃至醫護人員的信任。但她始終認為,一個人、一家醫院的服務能力有限,要讓更多腫瘤患者享受技術迭代的“紅利”,就必須制定標準、培養人才、推廣技術。
早在2003年,市一醫院就組建了靜脈治療專業團隊,由邢紅擔任組長。為提高管理效率,她指導設計“靜脈輸液數據管理平臺”,通過分析大量真實完整的數據,有效發現靜脈治療工作中潛在的問題,保障患者的輸液安全。20余年以來,全院從未發生一例化療藥物外滲的不良事件。
2005年,邢紅撰寫了國內第一本《PICC護理常規》,并開設PICC培訓教育中心。很快,市一醫院成為最受同道歡迎的PICC專業護士培訓基地,也成為中華護理學會在上海開設的首批靜脈治療??谱o士培訓基地。迄今為止,該基地已為上海培養了3000余名靜脈治療專科護士。
除此之外,邢紅還先后承擔了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翱蛇@還不夠。不少外地患者專程來上海找我,太辛苦。還有許多偏遠地區的患者置管后在當地無法得到專業維護。”邢紅想著,“一定要主動走出去,把這項技術推廣到全國,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的努力成果。”
20余年來,她的腳步踏遍了云南、貴州、內蒙古、廣西、安徽、湖南、青海、江西等省市的60余家各級醫療機構,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一線護理人員靜脈治療相關專業理論和技能。完成院外專科會診1000余例,答疑各類咨詢不計其數。
在上海家門口就能享受的??谱o理
2021年起,邢紅擔任上海市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治療專委會主委,她開始思考如何能更好發揮上海三級醫院的專業輻射作用。
“PICC導管每周需要維護,但化療后的腫瘤患者身體虛弱,奔波大醫院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睘榇?,邢紅想到,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不能參與靜脈導管維護工作?
護士敢不敢做、患者信不信任,成為邢紅將技術推廣輻射的最大課題。為了幫助社區護士提升專科護理服務的規范性,邢紅創新性地在上海建立“社區標準化靜脈導管護理門診”,從診室環境、設施設備、耗材配備、人員資質以及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全方位入手進行標準化、同質化管理。普陀區萬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靜脈導管維護門診??谱o士吳莎莎告訴記者,自2022年10月掛牌以來,該中心已陸續培養7名靜療??谱o士,服務PICC和輸液港(PORT)患者400余人次,打破了社區護士只能“打針發藥”的固有印象。
目前,邢紅團隊的足跡覆蓋了虹口、寶山、靜安、普陀、徐匯、閔行、松江、嘉定、黃浦、奉賢等的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維護了近5000例次導管,無一例并發癥發生。同時,該項目為本市進一步規范社區護理門診打下了基礎,“標準化靜脈導管護理門診”進一步在各區全面推廣應用,助力上海市社區護理中心建設和發展。
患者們信賴邢紅,有困難時,最先想到的就是找“邢紅老師”。她對患者們的愛也感召了一批康復后的腫瘤患者“回歸”大家庭,為新患者服務,讓更多病友重新燃起對生命的希望。
一根細細的導管,一條長長的“生命線”。邢紅與之打了一輩子交道,“作為護理人,我們會繼續以南丁格爾為榜樣,傾盡全力為患者點亮生活希望,推動靜脈治療護理不斷進步和發展?!?/p>
原標題:《【有醫說醫】細細的導管,長長的生命線:南丁格爾獎得主邢紅一線護理的39年》
欄目主編:顧泳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黃楊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