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的”終戰詔書” 通過廣播傳遍世界,飽受戰火摧殘的中國大地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
日本天皇裕仁宣告無條件投降
然而,當重慶國民政府忙著籌備受降儀式時,華北、華中的敵后戰場上,槍聲卻并未停息 —— 一場圍繞受降權的無聲較量,正將中國推向復雜的歷史關口。
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百萬蘇聯紅軍進入東北地區,圍殲日本關東軍。
8月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號召八路軍、新四軍展開全面反攻。
可是,老蔣為了獨吞抗戰勝利果實,竟然在8月11日連下3道命令,一方面,命令國民黨部隊“積極推進,勿稍松懈”,一方面,命令各解放區人民軍隊“就原地駐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動”。
老蔣
負責受降事務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更是直接致電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要求日軍 “僅能向本委員長所指定之部隊投降”,甚至指令日軍 “如遇共軍企圖占領土地,應拒絕其要求,并應采取適當防衛行動”。
這種將中共武裝排除在受降體系之外的做法,在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顯得格外突兀。
1943年意大利投降時,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的游擊隊就地接受意軍投降,成為公認的勝利成果。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期間始終是敵后戰場的中流砥柱,僅1944年至1945年春就收復縣城150余座,卻被剝奪了受降資格。
岡村寧次對老蔣的指令心領神會。這個曾指揮日軍在華北推行 “三光政策” 的戰犯,在8月18日向所屬部隊下達密令:“未得蔣委員長或何總司令之命令,對共產黨軍隊之任何要求,堅決予以拒絕。必要時應采取武力自衛,毋庸躊躇。”
這種公然違背《波茨坦公告》的行為,讓原本應終止的戰爭狀態在敵后持續發酵。
山東半島的煙臺港成為沖突的縮影。
8月24日,八路軍膠東軍區部隊抵達煙臺,日軍竟以 “未接到重慶命令” 為由拒絕投降,甚至在美軍觀察組見證下開槍挑釁。
八路軍
類似場景在晉察冀、晉冀魯豫等根據地反復上演:拒不繳械的日軍與偽軍勾結,依托據點繼續頑抗,甚至主動向解放區發起攻擊。
9月5日,駐太原日軍第六十九師團突然襲擊八路軍晉綏軍區駐地,制造了 “古交慘案”。
八路軍總司令朱總司令堅決反對這種行為。他連續發布七道反攻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所有抗日武裝部隊,如遇敵偽武裝部隊拒絕投降繳械,即應予以堅決消滅”。
朱總司令
“堅決消滅”4個字,是對負隅頑抗日軍的最好回答。
一場捍衛勝利果實的反攻作戰,在敵后戰場全面展開。
從8月中旬到10月初,八路軍、新四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向拒絕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
晉察冀軍區集中11個軍分區兵力,對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城市形成包圍,9月19日收復華北重鎮張家口,殲滅拒不投降的日偽軍2000余人.
山東軍區發起 “津浦路中段戰役”,10天內攻克曲阜、兗州等7座縣城,切斷日軍南逃通道。
華中的新四軍更是創造了高郵戰役的經典戰例。
12月19日,新四軍華中軍區集中5個團兵力進攻江蘇高郵。這座被日軍經營多年的據點,由獨立混成第九十旅團1100余日軍和5000偽軍據守。
新四軍采取 “圍點打援” 戰術,首先切斷高郵與外界聯系,隨后以云梯攻城與坑道爆破相結合,在零下10度的嚴寒中連續突擊。
新四軍
12月25日凌晨,日軍指揮官巖崎大佐在指揮部掛出白旗,率部向新四軍投降 —— 這是中國戰場上最后一次成建制日軍投降儀式。
至此,中國境內的抗日全部戰事宣告結束。
據不完全統計,從8月11日到12月底,解放區軍民共發起大小戰斗1200余次,收復城市250余座,殲滅日偽軍14.3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