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麥子收完,秸稈處理愁得直撓頭,現在好了!統一收走還能換錢,俺家8畝地光秸稈收入就多了好幾百!”鎮平縣曲屯鎮村民李大姐滿臉笑意地分享著新變化。自2024年以來,曲屯鎮以創新模式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用一根秸稈串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產業鏈,讓鄉村振興在田野間落地生根。
政企攜手,筑牢產業發展根基。面對農業生產中的痛點,曲屯鎮主動作為,2024年與河南省中原生態、平頂山朔望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在“三夏”生產期間,全鎮統籌調配80臺聯合收割機、28臺秸稈打捆機和62輛運輸車輛,為3.4萬畝小麥生產保駕護航。在具體實施中,曲屯鎮創新分工協作機制,平頂山朔望公司通過統一作業將畝均收割成本降低20%,累計為群眾節約120萬元。中原生態公司48小時內完成秸稈離田,打捆后的秸稈直接運往加工廠。“以前燒秸稈污染環境,不燒又影響種地,現在秸稈變成‘香餑餑’,村集體還能靠打捆量分成,這買賣太劃算了!”村支書老張對未來充滿期待。
精準施策,群眾共享發展紅利。“咱鎮里想的法子就是好,種地成本降下來,收入還上去了!”提起成本管控,村民們贊不絕口。今年,曲屯鎮組織聯合三家農業合作社組建自有收割隊伍,將收割成本從每畝40元降至30元,僅2.5萬畝合作社采收田塊就為群眾間接增收25萬元。在秸稈收儲環節,鎮里建立標準化流程,以“1.5畝麥地收儲1捆(600斤)”為單位,將單捆收儲運輸成本控制在60元,折算單斤成本僅0.1元,為后續資源化利用預留了充足利潤空間。實惠看得見、摸得著,群眾主動參與熱情高漲,形成“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良性互動局面。
融合發展,激活產業增值潛力。秸稈離田不是終點,而是產業增值的起點。曲屯鎮聚焦“短平快”與“長周期”結合,構建多元利用體系。短鏈上,秸稈加工成飼草,單斤收益可達0.2-0.3元,直接對接畜牧業;還可以供應熱電廠作燃料,收益穩定便捷,實現快速變現。“以前當廢物的秸稈,現在成了‘香餑餑’,俺們養牛場收來當飼料,成本低效果還好!”養殖戶孫老板說道。長鏈布局上,依托已取得的400余項秸稈深加工專利,曲屯鎮積極謀劃招商,計劃引入低溫碳化、秸稈制氫等高新技術企業,開發炭基肥、環保材料等高端產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到時候,秸稈不僅能治污,還能變成‘金條’!”曲屯鎮鎮長高君平信心滿滿。
作為全縣首個探索三產融合的鄉鎮,曲屯鎮的模式已推廣至棗園、安字營等鄉鎮,形成“成立一個、帶動一片”的輻射效應,并獲縣委縣政府肯定在全縣推廣。未來,曲屯鎮將繼續深化政企合作,擴大農機覆蓋范圍,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群眾在三產融合中共享發展紅利,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
作者:賈小凱
審核:楊旸 校對:王遠 編輯:李樹嫻
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zpwlk@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