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添加劑作為潤滑油的關鍵組成部分,能夠顯著改善潤滑油的性能,賦予其新特性。在全球市場中,潤滑油添加劑市場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潤滑油添加劑市場規模預計為 185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全球潤滑油市場規模將接近 1600 億美元 。在這一廣闊的市場背景下,潤滑油添加劑“平替 趨勢正逐漸凸顯。
市場格局:
全球壟斷與國產替代的雙向演變
從市場格局來看,全球潤滑油添加劑市場長期被路博潤、潤英聯、雪佛龍奧倫耐、雅富頓四大公司主導,占據了約 85% 的市場份額 。而在國內,雖然國企及地方民企生產的潤滑油產品已占據國內約 70% 的份額,但其使用的潤滑油復合劑產品仍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及國內合資企業生產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國產潤滑油添加劑“平替”進口產品的趨勢愈發明顯。
《2024-2026 中國潤滑油行業白皮書》也指出,中國潤滑油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國產替代趨勢值得關注。
驅動因素:
成本、技術與供應鏈的三重推力
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了這一“平替 趨勢。從成本角度看,國產添加劑具有天然優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降本增效需求迫切,國產添加劑較低的價格促使潤滑油生產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國產替代 。在技術層面,國內潤滑油添加劑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技術水平逐步提升,部分產品已達到甚至超越進口產品質量。
業界人士指出,國內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能更好地結合國內市場需求進行優化。白皮書還提到,國際形勢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尋求更穩定的供應鏈,國產添加劑在保障供應穩定性方面具有優勢,促使企業積極探索國產“平替”方案 。
頭部企業引領 “平替” 進程
在國產潤滑油添加劑 “平替” 進口產品的進程中,多家企業取得顯著成果。中石化潤滑油分公司成功開發 CD 柴油機油復合添加劑(T3141)和 CC 柴油機油復合添加劑(T3101),性價比與經濟性優于進口產品,改變依賴進口局面;石科院的 SE/SF 復合劑技術在海潤公司量產推廣,SJ 級汽油機油復合劑也進展突出。昆侖潤滑推出 72 種自研添加劑,無灰酚類等抗氧劑技術領先,實現進口替代;其 CH-4 和 CI-4 柴油機油打破國外壟斷,船用發動機油獲國際認證,長壽命汽輪機油打破核電高端用油壟斷。瑞豐新材掌握多種級別的汽柴油機油、天然氣發動機油等復合劑配方工藝,成為國內領先供應商,在與國際巨頭競爭中復合劑業務增長顯著。
市場表現:
從低端替代到高端滲透的進階路徑
在實際市場中,“平替”趨勢已有所體現。國內部分企業生產的單劑產品,如分散劑、黏度指數改進劑等,已大量應用于國內潤滑油生產中,逐步替代進口產品。一些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成功研發出高性能復合劑,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實現了部分出口 。隨著國內企業在 API 臺架測試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產品認證逐漸增多,國產添加劑在高端市場的份額也在逐步擴大 。白皮書通過對產業鏈各環節的深入剖析,為企業提供了市場實際情況的詳細解讀,助力企業把握“平替”趨勢下的市場機會。
當然,潤滑油添加劑“平替”趨勢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挑戰。一方面,盡管國內企業技術有所提升,但在一些高端產品和前沿技術領域,與國際巨頭仍存在差距,研發投入大且周期長 。另一方面,國內添加劑企業在品牌影響力上較弱,部分客戶對國產產品質量存在疑慮 。不過,國內企業也在積極應對,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水平;借助市場推廣、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來增強品牌影響力 。
潤滑油添加劑 “平替” 趨勢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國內企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成本優勢的持續發揮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國產添加劑將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有望打破外資企業長期壟斷的市場格局,推動整個潤滑油添加劑行業的變革與發展 。若想深入了解潤滑油行業的產業鏈圖譜、盈利模型以及投資風險預警等內容,《2024-2026 中國潤滑油行業白皮書》將是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它能為上市公司戰略升級、投資機構資產配置、咨詢機構行業研究提供從數據到策略的全鏈條賦能 。
咨詢熱線:朱老師 13509888948(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