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的談判已然結束,美國近期派出的四路特使除駐華大使外已經全部離京。90天暫緩關稅的期限已經越來越近,留給特朗普的時間所剩無幾。這次,特朗普可能真的要繼續對中方低頭認慫了。
距離中美在瑞士進行關稅相關談判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目前來看雙方的貿易問題上還沒有什么新進展,不過與之前最大的區別是,以往特朗普不管跟誰談的怎么樣,回去后都得發布一段“勝利宣言”,但這次卻一反常態的沒有任何動作。
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還透露關稅戰的代價讓他和特朗普都感到害怕,并且原因是關稅戰不僅沒打出預期效果,反而還讓美國國內遭受了更大的損失。
因此,在談判結束后沒多久,特朗普就迫不及待的嘗試向中方展開破冰行動。前財長蓋特納、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前駐華大使博卡斯以及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四路人馬輪番來華進行會談。
在北京,蓋特納和中方一些經濟相關的高層進行了會談,主要聊了全球經濟形勢、中方經濟發展等問題。康京和則和王毅外長見面會談,交流的都是美國如何看待中方,消除誤會,增加對話平臺等問題。博卡斯則帶著學生代表團來搞促進青年交流的相關事宜,還表達了中美關系一直友好,希望攜手合作的意愿。
不難看出,這三路人馬的會談議題,都是在嘗試推動中美關系緩和的,包括了經濟、外交、教育等多個領域。加上特朗普到現在都沒有嘴硬的宣告勝利,足以證明特朗普已經意識到了與中方對抗只有失敗的下場。
目前,三路人馬已經盡數離京并回去找特朗普報告情況。不過雖然這幾路特使的談判看起來很愉快,但目前信息能看出談的內容都缺少實際進展。如果有新的進展,特朗普的作風必然會不遺余力的大肆宣揚。
現在,主動權已經完全來到了中方手中,特朗普隱而未發的原因大概率是他還需要觀察中方的動向,爭取更大的進展。為了拿下中期選舉和民調支持率,特朗普的選擇似乎只剩下了對中方低頭認慫,好好搞合作,把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初期美國所承受的巨大代價盡可能亡羊補牢。
當下,美國的國債違約率已經達到了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歷史新高,其經濟信用和政治信用都在崩塌邊緣徘徊。如果美國在6萬億美債違約之后,繼續舉債,代價只會更加嚴重。而能讓美國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利用關稅收入來填坑。
沃爾瑪、特斯拉、斯凱奇等美國商業巨頭在之前數月的財報中,都明確的顯示出因為關稅戰導致供應鏈成本急劇增高,連制造F-35的洛馬公司都因中方斷供稀土導致生產線效率大幅下降。這樣的情況讓美國難以支撐債務壓力,就連向來強硬的貝森特都直言需要和中方合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美談判結果的90天緩沖期和所謂的降稅協議無疑是中方給特朗普的一個體面的臺階,中方不退讓和強硬回擊的方式也明確的給世界各國都做出了表率。
面對中方,特朗普已經失去了一切手段,為了穩住自己的基本盤,特朗普貝森特等人也只剩下了認慫一條路。中方也并不把事做絕,為美國留足了談判的窗口。
不過相對而言,美國占不到中方的便宜,就轉而借著大國的優勢和霸權去試圖施壓其他國家,據媒體稱,歐盟和日本等國已經給出了合理,甚至退讓的談判條件,但特朗普并不滿意,他依然獅子大開口的想把在中方輸掉的那份用其他國家來補上。
不僅如此,在G20峰會的相關問題上,特朗普面對南非推動去美元化和稅改協議的議題,也選擇了拒絕參會。特朗普雖然對中方認慫,但內心仍然希望美國可以繼續延續霸權主義,南非當著美國面去談削弱美國,他特朗普怎能拉下老臉去參與會議?
由此可見,特朗普的認慫只是權宜之計,他內心仍舊是不服的。對南非,特朗普展開進一步制裁對中方間接施壓,導致南非被迫嘗試用開放馬斯克的星鏈服務來換的關稅壓力的減輕。
不過特朗普依然陷入了短視和霸權主義短期紅利的陷阱,如果借著G20和中南兩國加強合作和對話,美國或許可以在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從而達成地緣突破并為自身破局開啟新道路。
但特朗普的拒絕參會和加碼制裁只會把遠期利益越拋越遠,盡管近期的關稅或許可以減輕一部分美國的債務壓力,但如果真的不去參會,那么顯而易見,中方將徹底在此次G20峰會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真到那時,特朗普就沒有任何選擇了,選擇是否和中方加強合作的選項將變成被迫繼續認慫。談判桌的席位不等人,新的國際經濟格局容不下依然秉持霸權邏輯的國際“流氓”,要真想救美國,特朗普還需放下霸權身段,早日接軌國際經濟新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