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韻江南,夢里水鄉。
江南不僅是一個地域,一處景致,
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美學向往,
一種情懷,一種夢想。
在《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二十五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一中學的青少年來重溫《誰不憶江南——閔行記憶》。今天,你將聽到的是《東街訪古》。
來到馬橋東街,駐足馬橋天主堂旁,仰望鐘樓塔頂,頓時被這獨特的外觀所吸引。
馬橋天主堂(頂部) 曹恒律 攝
據史料記載,馬橋天主堂始建于清咸豐七年(1857 )。到了光緒元年(1875),馬橋天主堂全面竣工。光緒三十一年(1905 ),此堂又擴建七間平房及小屋,而后建造了三上三下二層樓房,當時教堂已頗具規模。
民國二十年(1931 ),教堂院內開設了新式學校,取名達義小學,次年又另建女生學校,名為達德小學,1952年將其并入了馬橋小學。馬橋天主堂后來因故停止了教務活動,被改為鄉大禮堂,不久后又被上海市食品公司改作倉庫之用。幾經波折,在1989年,天主堂正式復堂。因經過了20多年的風霜雪雨,圣堂屋頂多處出現滲漏,幾經修繕也無濟于事,后按原樣修建,經過四個多月的施工,圣堂面貌一新,正式開堂。
堂內雖被翻修過,但是仍然保留著從前的木梁結構。目之所及皆是璀璨絢爛的琺瑯彩繪窗欞。
主堂北面新建有鐘樓,東側有兩層的西式附樓,紅瓦雙坡屋面,紅磚相拼清水外墻面,格外醒目。主堂前廣場兩側各建一排輔助平房,整院圍有磚墻和鐵柵欄,房前的幾棵馬尾松已很是粗壯。頗有規模特色的建筑和院落布局,吸引了不少外來游客前來參觀。
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筑,聳立頂端的巨大十字架標志著它的身份,給馬橋老街留下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十五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一中學的青少年來誦讀《誰不憶江南——閔行記憶》。此書聚焦閔行地區重點保護的古樹、古橋、古建筑等珍貴的文脈資源,我們力爭用一張張照片、一個個故事和一段段童聲音頻,引領大家發現閔行之美,去詩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動線條,闡釋江南文化的核心本源,從而留住心底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2025年5月起,第二十五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作者:張玉琴
朗讀: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一中學 八(7)班 趙佳貽
編輯:湯婧嫻
初審:陳夢玲(實習)
復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