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怎么活?
原創楊晶汽車公社2025年05月28日 08:30上海
導語
Introduction
不隨大流,堅持自我。
5月27日的長安汽車股東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透露: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董事長、社長兼CEO毛籠勝弘此前要求把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60%的產線留給馬自達做出口。此事說明一是馬自達意識到中國力量的重要性,二是對全球布局有合理的規劃。
實際上就在當天,長安馬自達增資至3.94億美元,增幅約238%的新聞成為一大亮點。畢竟對于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來說,馬自達只能算一家小體量的車企。而如此大幅度的增資行為,說明了馬自達還是在努力提升經營質量。
那馬自達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經營態度呢?要知道,馬自達始終給外界傳遞的信號是“執著”、“執拗”。
比如,在全球汽車業掀起電動化狂飆的當下,馬自達的一系列操作顯得格外不合時宜。當歐洲大力推行禁燃令、車企紛紛押注純電賽道時,這家日本廠商卻執著于向歐洲市場輸送汽柴油SUV,甚至計劃推出六缸柴油大型SUV。
畢竟,當沃爾沃EX-90等純電車型成為行業焦點時,馬自達混動CX-80的保守路線似乎與時代節奏格格不入。更值得玩味的是,馬自達秉持著“碳中和需多元路徑”的理念,甚至將研發重心投向可能燃燒天然氫的轉子發動機,難免給人一種慢半拍的錯覺。
從技術路線看,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插混系統雖有亮點,卻也透著幾分固執。CX-60搭載的2.5升四缸插混系統,盡管能實現241kW綜合輸出與5.8秒破百的成績,但37英里的純電續航在競品面前并不占優。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行業紛紛擁抱智能座艙與觸控交互時,馬自達卻在CX-60上堅持實體按鍵與旋鈕操作,美其名曰安全至上。畢竟,在特斯拉引領的極簡交互成為主流的今天,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設計,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固步自封。
產品更新策略上,馬自達的保守同樣一目了然。2025款CX-60的升級幅度堪稱微乎其微:新座椅皮革、小幅修改的儀表板、懸架系統的微調,外加一款新車漆。這樣的改款力度,在競品每年推陳出新、配置大幅迭代的對比下,顯得缺乏誠意。
當汽車行業正以“軟件定義汽車”的速度重塑產品周期時,馬自達對硬件迭代的謹慎態度,難免讓人擔憂其能否跟上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
然而,市場反饋卻呈現出矛盾的一面:在英國市場,馬自達2(參數丨圖片)025年前四月銷量同比增長39.2%,12,537輛的成績印證著其獨特策略的有效性。這種叫好不叫座的反差,恰恰折射出馬自達的獨特生存邏輯,能持續盈利的落伍,遠比賠本賺吆喝的超前更可持續。
01
如何面對“三座大山”?
毋庸置疑,現在全球市場變化非常之快,汽車行業競爭激烈,又有關稅問題、電動車政策,中國市場還打起了價格戰。在這樣的環境下,馬自達作為一家中型體量的車企,如何在這種復雜、嚴峻的形勢下繼續前行,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不過從馬自達的種種行徑來看,其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憑借自己獨特的辦法,找到了發展出路,展現出很強的應對能力。
比如在傳統燃油車方面,馬自達和五十鈴合作造皮卡,成果顯著。第三代馬自達BT-50就是雙方合作的產物,它升級了發動機,扭矩更大,越野性能更強,還增加了很多舒適配置,從單純的工具車變成了兼具實用性和舒適性的車型。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六缸動力矩陣:3.0L直六汽油機通過改進燃燒技術,在自然吸氣架構下達成媲美渦輪機的燃油效率;3.3L直六柴油機采用蛋形燃燒室設計,配合48V輕混系統,將NOx排放降低的同時,保持了馬自達標志性的線性動力輸出。
在電動車發展上,馬自達采用多種技術路線。比如CX-3插電混動版,用轉子發動機增程,解決了電動車續航短的問題。
在中國市場,馬自達的本土化戰略進入深度落地階段。南京工廠生產的MAZDA 6e以15.98萬元起售價切入主流市場;EZ-60通過9風道設計將風阻優化,配合26.45英寸4K屏與23揚聲器杜比全景聲系統,重新定義了合資品牌的智能座艙標準。
另外,長安馬自達的“雙百翻番”戰略,即新能源投資百億、出海貿易額百億,正推動南京工廠從制造基地向全球技術樞紐蛻變。
面對價格戰紅海,EZ-6將B級新能源車價格下探至9.98萬元區間,較同級競品形成5萬元價差。這種“油電同價”策略背后,是長安馬自達柔性生產線對成本的極致控制,共線生產能力使其能快速響應市場波動,而終身電池質保等政策則重塑了合資品牌的服務標桿。
可以說,在關稅收緊的陰云下,馬自達通過區域化布局實現風險對沖。當行業仍在糾結油電路線時,馬自達已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全球化企業,不是被動適應規則,而是以技術韌性重塑競爭維度。
02
這真是“特立獨行”
在競爭激烈的美國汽車市場,馬自達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4月,其銷量達到37,660輛,在眾多汽車品牌中脫穎而出。然而,這份成績背后也潛藏著隱憂,本土生產的車型僅占總銷量的19%。
這意味著一旦美國關稅政策收緊,大量進口車型將面臨成本增加的風險,進而影響到產品價格和市場競爭力。關稅問題,就像懸在馬自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對其美國市場的發展造成沖擊。
不過,馬自達向來不缺乏應對挑戰的智慧。為化解潛在的關稅危機,馬自達與豐田達成戰略合作,決定在阿拉巴馬州的合資工廠生產CX-50車型。這一決策堪稱“一箭雙雕”:一方面,利用豐田現有的生產設施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馬自達無需投入巨額資金建設新工廠,粗略估算省下的成本可達數億美元。
另一方面,依托豐田的生產管理經驗,CX-50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得到保障,還能借助豐田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網絡,快速打開銷路。事實證明,這種合作模式成效顯著,CX-50上市后迅速獲得美國消費者的青睞,銷量穩步增長。
發揮核心優勢與締結戰略合作,始終是馬自達的基本經營策略。在汽車行業,豐田章男憑借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對品牌的卓越貢獻,成為廣為人知的車企領袖。然而,同樣帶領企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的馬自達歷任CEO,卻鮮少獲得同等的關注度。
這一現象背后,折射出汽車行業對不同品牌的關注差異。更值得思考的是,通用、福特、Stellantis乃至將股價表現視為重要指標的大眾集團,在高層管理團隊的構建上,都未曾啟用日本籍掌舵人。
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市場,那些拿著高薪的歐美車企高管,真正能在中國市場建立起持續盈利業務的少之又少。相比之下,豐田和本田在中國市場卻能持續熱銷并賺取豐厚利潤。它們的成功秘訣在于秉持長期主義理念,低調務實,持續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調整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
馬自達與豐田在企業理念上有著諸多相通之處,面對市場挑戰,它從不自亂陣腳,既不會公開表現出恐慌情緒,也不會采取粗暴削減成本的短視做法。
以馬自達為例,在研發轉子發動機時,盡管面臨著高昂的研發成本和市場不確定性,甚至遭到分析師的質疑,但馬自達依然堅持投入,專注于技術突破。這種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塑造了馬自達獨特的品牌魅力,使其在同質化嚴重的汽車市場中擁有鮮明的差異化優勢。
在戰略選擇上,馬自達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CX-60、CX-80都展現出高端化的品牌定位,其搭載的動力系統融合了馬自達的前沿技術,獨具特色。通過一次性的重投入研發,馬自達收獲了持續的回報。
以2.5升插混系統為例,它不僅是馬自達目前最強的內燃機,還實現了低油耗、低排放的環保目標,在全球多個市場都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成績,成為馬自達全球戰略的重要支點。
此外,馬自達清晰的品牌定位、統一的形象、精簡的產品線以及利潤優先的策略,共同構筑起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走進馬自達的4S店,十年如一日的氣質撲面而來,這種穩定的品牌形象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感。
在歐洲市場,盡管馬自達在ACEA銷量榜上的排名看似不高,但其實際表現十分亮眼。今年3月,在歐盟-英國-EFTA地區,馬自達以1.3%的市場占有率售出21,323輛汽車,這一成績超越了鈴木、迷你、JLR等品牌,市場占有率接近西雅特,更是本田的兩倍、三菱的四倍。
更令人驚訝的是,幾乎不銷售電動車的馬自達,與擁有德國工廠的特斯拉相比,月銷量差距僅為7000輛。這充分證明,在傳統燃油車和混動領域,馬自達依然有著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怎么說呢,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最直觀,市場表現是最好的試金石。馬自達的種種行為看似完全不像一家與時俱進的車企,實則以獨特的技術路線、產品策略與品牌理念,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種非典型的進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