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1,小米集團交出一份顛覆預期的答卷:總營收1113億元,經調整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47.4%和64.5%。這份成績單不僅是數字的勝利,更是其“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里程碑式突破。
業務鐵三角:協同效應釋放
- 手機收復失地:國內份額18.8% 登頂,高端機占比升至25%。集團總裁盧偉冰揭秘四大支撐力:產品力(自研芯片+影像實驗室)、品牌力(高端化戰略)、渠道力(萬家門店下沉)、生態力(跨設備協同)。
- IoT重構家庭場景:收入323億,同比增長58.7%。大家電成黑馬——空調出貨110萬臺(淡季增65%)、洗衣機增速100%。小米空調目標2030年中國前三,智能制造工廠年內投產。
- 汽車逼近盈利拐點:SU7單季交付7.5萬輛,毛利率升至23.2%,遠超特斯拉(16.4%)。每輛車虧損縮至6590元,產能擴充沖刺35萬輛年目標。
技術護城河:2000億研發的野望
“硬件利潤只是起點,生態價值才是終局。”
- 芯片破局:3nm旗艦SoC玄戒O1、4G手表芯片T1落地,基帶技術邁出關鍵一步。
- AI賦能:開源大模型MiMo數學推理能力領先,7B參數跑贏競品。Xiaomi HyperOS實現車家操控2秒響應。
- 制造革命:汽車工廠產能爬坡,家電工廠投產在即,自研自產閉環加速8。
爭議與未來
新車型YU7寶石綠被指“碰瓷法拉利”,但參數硬核:3.23秒破百、835公里續航。
雷軍回應:“設計經得起時間考驗。”
機構預判
花旗稱,小米集團Q1營收與利潤表現亮眼,對2025年全年盈利產生積極影響,開啟90天正面催化劑觀察。
高盛稱小米AIoT生態“全球最完整”;摩根士丹利強調YU7將催化高端市場。
結語
從手機重返王座,到汽車單騎破局,小米用千億營收證明:生態協同才是科技競爭終極戰場。而五年2000億研發的賭注,正在重構行業規則。
免責聲明:圖文源自互聯網或AI,僅為分享行業發展動態,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