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于2025年創新峰會召開之際,同步舉辦“產教融合創新論壇”。以“融合·創新·綠色”為主題,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及產業界的各領域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討新質時代產教融合新方向。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夏學英分享了施耐德電氣賦能青年人才發展、助力產業新質轉型的前瞻觀點和實踐成果。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夏學英
當前,數字技術正快速迭代,全球產業格局深度重塑。同時,新質生產力正以創新推動中國產業加速構建數字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夏學英指出:“除了技術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更需要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新質人才’,這對于教育機構和企業來說都是新的挑戰。”
面對挑戰,如何形成相應的培養機制?夏學英認為,“培養‘新質人才’,企業是重要一環。以施耐德電氣為例,我們將創新和可持續的理念,與數字化和綠色技術深度結合,為人才培養提供業界最前沿的理念和技術、以及實踐平臺和實操經驗,全面加速成長。”基于長期校企合作的深厚經驗,施耐德電氣今年成立了教育合作中心,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參與伙伴等全方位升級,著力培養更具跨學科創新思維和能力、更好掌握數字化技能、更擁抱可持續理念、更具國際化視野的“新質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優秀的人力儲備。
同時,培養“新質人才”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協同、價值共創。夏學英表示,“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下,施耐德電氣與各界伙伴緊密攜手,我們共同搭建了從少年可持續理念啟蒙、青年職業培訓到高校創新實踐的校企合作體系,發起了世界級和國家級青年綠色創新大賽,并賦能員工和生態圈伙伴提升專業技能,向下一代傳遞知識與經驗,形成了覆蓋全價值鏈的新質教育服務。”截至目前,施耐德電氣已與100多所中國高校和職業院校合作育人,獲益學生超過10萬人;與30多所高校及職校共建創新實驗室,支持師生針對產業真實挑戰開展科研,提升創新能力,并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
本次論壇共迎來超過三十家機構、學校、企業等生態伙伴參與。各方代表表示,通過此次論壇的深入討論,各方將著力推動形成更強大的“產教融合共同體”,為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夏學英呼吁:“人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新質時代,這一需求更為強烈。作為全球產業技術領導者,施耐德電氣期待與更多伙伴攜手,全面賦能于人,共創高效與可持續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