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已超36.6萬億美元,看上去岌岌可危的美債,如今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接盤俠”和“蓄水池”,這就是加密貨幣。
近期,隨著特朗普勝選后大力推進支持加密貨幣發展的政策,全球加密貨幣市場迎來新一輪熱潮,比特幣價格突破11萬美元大關,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
而美國《GENIUS法案》的通過,更是標志著美元霸權正步入3.0時代,加密貨幣市場正逐步成為美債的“新蓄水池”。在此背景下,我國面臨著資本外流與金融主權被侵蝕的嚴峻挑戰,亟需以更有力的舉措應對這場無聲的金融戰爭。
美國《GENIUS法案》試圖構建起“加密貨幣綁定美債”的新金融體系,通過一系列機制強化美元霸權。在穩定幣的錨定機制方面,法案強制要求合規穩定幣必須1:1錨定美元或短期美債,每發行1美元穩定幣就需購買等值美債。
目前,Tether、Circle等頭部穩定幣發行商已持有超1500億美元短期美債,占美債年發行量的5%。渣打銀行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對應美債需求1.2 萬億-1.6萬億美元,穩定幣發行商將成為僅次于美聯儲的美債第二大買家。
比特幣則在其中發揮著流動性催化作用。比特幣ETF大量吸引機構資金,如貝萊德單日凈流入8億美元,再通過穩定幣發行商轉化為美債持倉。最終,資金沿著“美元→穩定幣→美債→美元信用強化→加密市場擴張”的路徑,形成自我強化的閉環循環,讓加密貨幣成為美債“永不疲倦的接盤俠”,穩固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
我國在這場加密貨幣與美債捆綁的浪潮中,面臨著多重風險。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與跨境流動性,使其成為資本外逃的隱蔽通道。調查顯示,我國是資本通過USDT等穩定幣外流的重災區,“U商”們借助場外交易(OTC)實現人民幣與美元穩定幣的非法兌換,每年規模或達數千億美元。
而全球99%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其交易量已占到外匯現貨的1%,并通過區塊鏈滲透至DeFi、跨境支付等領域,形成新型“數字美元陷阱”,侵蝕我國金融主權。此外,穩定幣市場本身也存在巨大風險,一旦穩定幣市場崩盤,將使我國境內投資人遭受重大損失。
為應對這些挑戰,我國需從防御到主動出擊,打出“技術圍堵+法律震懾+戰略反制” 的組合拳。在監管層面,利用區塊鏈追溯技術建立加密貨幣兌換監控平臺,對境內所有OTC交易實施穿透式監管,實時追蹤USDT等兌換鏈路;依據《刑法》相關條款,對涉案金額超過一定金額的“U商”從嚴追責,并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黑名單制度。
在跨境協同方面,與新加坡、阿聯酋等虛擬貨幣活躍地區簽署司法互助協議,針對一些等對中國用戶提供非法服務的境外交易所,實施服務器查封、高管引渡、沒收非法所得等跨境打擊;要求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央行“跨境加密資產流動監測系統”,對虛擬貨幣交易實施預警攔截。
同時,我國應構建人民幣穩定幣戰略防線。依托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加速推出港元/人民幣穩定幣,爭奪數字貿易結算權;推動央行數字貨幣(eCNY)與區塊鏈技術融合,建立兼容可控的跨境支付網絡,打破美元穩定幣的全球滲透格局。
加密貨幣與美債的綁定,是美元霸權在數字時代的“基因重組”。若我國放任資本通過加密渠道外流,不僅將削弱外匯儲備穩定性,更可能喪失未來數字金融秩序的主導權。唯有采取斷然措施,才能在這場貨幣主權保衛戰中守住金融安全底線,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