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發關注。為守護心靈家園,達川區人大常委會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2025年度重點監督議題,深入一線調研,精準查找問題,開出“四勤”良方。
深入調研,摸清“心”底數
2025年3月至4月,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深入橋灣、大堰、明月江等鄉鎮(街道)及多所中小學校,對全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情。
調研顯示,全區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基本成型,已成功創建“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所,省級特色學校、實踐基地及示范培育學校6所,建成1個區級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49個校級心理健康輔導室。各校將心理健康融入體、美、勞等課程,堅持每年開展心理測評并實現“一生一檔”動態管理。學校均按要求配備了專兼職心理教師,引進心理健康教師297人,累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3500余人次。區政府及教育局、衛健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還攜手四川文理學院、達川區人民醫院、民康醫院,定期組織專家團隊進校園,開展心理輔導培訓、心理測評等。開通達川區人民醫院“青少年心理危機轉介綠色通道”和厭學門診,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開展心理干預收治、常規隨訪管理,累計轉介高危學生200余人次,幫助發現解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圖為調研組在大堰鎮中心學校調研)
直面痛點,剖析“心”困境
調研同時揭示了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面臨的深層挑戰。協作機制待強化,部門間信息壁壘明顯,高危學生醫療干預后缺乏學校、社區、家庭的持續接力,導致問題反復。學校主陣地效能待提升,專職心理教師占比不足10%,部分鄉鎮學校重視不足,師資專業素養欠缺,已建成的個別心理輔導室存在閑置或低效使用現象。專業力量對特殊群體關愛不足,專業輔導能力有限。作為勞務輸出大區,留守兒童情感需求被忽視,易引發心理問題甚至極端行為。家校認知存在不足,部分家長對心理問題存在誤解,阻礙孩子及時獲得專業幫助,篩查結果未能有效轉化為干預行動。
精準審議,開出“心”藥方
在區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區人民政府關于全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了審議,進一步指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癥結,開出“四勤”良方。
勤調研,精準繪就“心”地圖。區政府應進一步深入校園,全方面、多渠道深入中小學校開展調研,搜集匯總出現嚴重、中度、輕度心理問題傾向的青少年數量及占比等情況,進行心理問題分類,仔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幫助青少年度過心理問題高發期、敏感期,解決問題產生的源頭、遏制極端事件發展的勢頭。
勤思考,合力構建“心”聯盟。區政府需持續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學校組織、家庭參與、社會聯動”的工作格局,加大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調動區教育局、衛健局、文體旅游局等部門協同發力的主動性,加強綜合治理,強化青少年體能訓練,構建“體教融合、以體強心”的綜合防護網。
勤耕耘,筑牢校園“心”防線。學校須進一步配齊配強心理健康師資力量,加強人才招引,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篩查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加強數據分析,規范運用測評結果;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危機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形成完整的問題發現、報告、處理流程;加強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確保學校與家長、專業機構等實現良性溝通。
勤服務,溫暖留守“心”家園。區政府需進一步打造留守兒童關愛閉環,“家庭情感線”督促外出家長每周“親情連線”;依托“家長學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構建社會多元的校園守護網,強化對留守兒童心理、行為關注,常態化家訪;充分發揮關工委作用,持續落實“農村學校心理輔導室全覆蓋”工程,建立留守兒童動態檔案,聯合村社開展月度家訪與心理篩查,筑牢聯防聯控保護網。
據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達川區人大常委會將持續跟蹤督促“四勤”良方落地,以人大監督之力,推動各方攜手筑牢孩子心靈健康屏障,讓每一顆年輕的心都能在陽光下自信綻放。
作者:鄭嶄
達州市達川區
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